資源簡介 (共59張PPT)2017年版(2020年修訂)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一、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21個學科課程標準前言:1.修訂的指導思想:2.修訂的基本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反映時代要求;堅持科學論證;堅持繼承發展3.修訂的主要內容(1)調整了課程方案:高中教育定位;優化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制度;(2)學科核心素養: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課程建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發展趨勢、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定位任務二、2017年版(2020年修訂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核心素養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2004年前2004—20172017——新課標與03版課標比較有四個變化地位: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內容:物理學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方法:物理學基于觀察與實驗,建構物理模型,應用數學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和論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高中物理課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1.課程性質高中物理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于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為做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礎。2.基本理念3.學科核心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取代學科通用的三維目標核心素養是在個人發展及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新的視角下,提煉出的課程目標,它與上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維目標”中提到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是對三維目標的傳承與超越。物理核心素養物理核心素養是物理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與責任是物理科學教育中的不同方面,科學探究既是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一種探究能力(提出問題、問題解決、實驗能力、論證能力、交流合作)等,同時也是學習物理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手段和途徑。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關系(1)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第一分句: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也就是說,物理觀念包含從物理學的角度對客觀世界的基本認識內容。例如,對“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的學習,就應該包含運動的種類、運動與相互作用的特點、規律等基本認識內容。第二分句: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也就是說,物理觀念不僅包括“基本認識”,還包括從概念和規律提煉、升華之后的物理觀點和認識。例如,對“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的學習,還應該包括運動的“時空觀”、相互作用的“守恒觀”(質量、電荷、動量、能量等)、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因果觀”等內容。第三分句: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這一分句,一方面說明前兩部分是基礎,同時也說明學習前兩部分的目的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既不能簡單地將物理觀念與概念、規律等同起來,也不能將二者完全剝離開來。物理觀念既包括重要的概念、規律,例如在研究物體受力運動狀態變化時,人們發現加速度和力、質量間的關系遵從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就是人們對宏觀物體受力與運動關系的基本認識,同時,物理觀念也指那些在概念和規律基礎上提煉出的觀點。基本認識也好,升華后的觀點也好,它們共同的目標指向解決實際問題。黃恕伯先生的講座——從素養層面認識物理觀念的要素從素養層面,物理觀念素養包括“形成觀念”和“解決問題”兩個要素。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基于以下根據:一是課程目標第一條: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能用其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二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五級水平中,每級的描述,都包括“形成觀念”和“解決問題”兩個要點。三是學業質量標準的五級水平描述,也同樣包括這兩個要點。物理觀念——知識素養:物理術語、物理概念、物理規律(規則)物理理論、物理器件、物理模型(2)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于經驗事實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和批判進行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格。“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第一分句: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這句話實際是對科學思維是什么樣的思維的一個界定,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內在規律的準確反映的思維,而不是別的思維,其實指的就是理性思維。第二分句:是基于經驗事實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這句話說,物理學中常用的建模中的思維過程是抽象與概括。第四分句:是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格。這句話實際是說,科學思維中應該具有質疑與創新的品質。因為思維的根本追求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解決新的問題,科學才能不斷發展。第三分句: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這句話是說,科學思維中常用的方法是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科學思維——思維素養:物理方法、數學方法、思維方法、思維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流程和規范要求。科學思維常用方法——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 演繹、歸納、類比)、論證……科學思維——模型建構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學家研究自然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因為“模型方法乃是人們所說的‘科學方法’的核心”,物理學中的概念、規律、公式等,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物理模型抽象和推導出來的,模型是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中介物,“可以說,不了解和不掌握物理模型的方法,就學不好物理。科學思維——物理教學的核心使命物理的眼光——觀察世界(觀察和實驗)物理的思維——探索世界(模型和論證)物理的語言——表達世界(概念和公式)學生在中學所學物理知識,在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應用,往往走出校門就忘掉,然而無論他們將來從事什么工作,刻骨銘心的是科學精神和物理學思想與方法,將長期地在他們的生活及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科學探究——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科學探究的理解——2017年版《標準》關于科學探究的界定,在整體的表述上與2003年版變化不大。只是將原來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改為“獲取和處理信息”。修改后的表述將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放在一起更合理,另外也可避免認為科學探究就是實驗探究的誤解。在教學實踐中,科學探究的落實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從探究的角度來學習物理,無論是實驗內容的學習還是非實驗內容的學習。即,要使學習者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帶著問題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最終解決問題;二是通過多次探究式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大致方法,也就是問題——猜想——求證——解決問題的科學大法。(4)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以及遵守道德規范,保護環境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理解:2017年版《標準》對“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界定相當于2003年版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同的是增加了“科學本質”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除了像以往一樣要使學生通過物理學習,養成科學的態度,形成科學的價值觀,還應該進行自然界是可以被認知的、科學認識是發展變化的、科學不能為所有問題提供完整答案等科學本質的教學。研讀:《課標》附錄P78: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形成觀念解決問題第一句:模型建構第三句:科學論證第四句:質疑創新第二句:科學推理第一句:問題第二句:證據第三句:解釋第四句:交流第一句:科學本質第二句:科學態度第三句:科學責任4.課程目標(4條)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以“核心素養”來統領。核心素養屬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和深度融合。以司機開車類比,司機必須要了解道路安全法規、駕車基本理論、車輛基本構造等基本內容,這些屬于必備知識;一個合格的司機,能夠熟練開車上路,平安行駛,可以說具備了關鍵能力;一個高水平的司機,能夠在復雜的路況中應對棘手問題,能夠完成較為困難的駕駛任務,可以說具備了學科素養。(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體現物理課程的育人功能(2)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合理設置高中物理課程結構(3)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及學科特點,設計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4)關注學生多元發展,設計具有基礎性和選擇牲的課程(5)融入理論和實踐新成果,設計先進并具有操作性的課程設計依據5.課程結構課程結構6.課程內容必修課程(必修1)必修1(兩大主題)機械運動與物理模型相互作用與運動定律必修2、必修3選擇性必修1、2、3詳見課標認真閱讀,深入研究,指導教學7.學業質量(5級水平)與核心素養5級水平對應高中物理學業質量是依據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及其水平,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征而制定的。高中物理學業質量根據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知識和技能的結構化程度、思維方式或價值觀念的綜合程度等劃分為不同水平。每一級水平皆包含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主要表現為學生在不同復雜程度情境中運用重要概念、思維、方法和觀念等解決問題的關鍵特征。不同水平之間具有由低到高逐漸遞進的關系。物理核心素養水平劃分與學業質量水平黃恕伯的觀點8.教學建議(1)要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2)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重視情境的創設(3)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信息技術的應用(4)通過問題解決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是教學建議、也是教學要求、更是教學策略!評價建議——(略)物理教學……必須把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目標。物理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學生通過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內容的學習及運用才能逐步形成。學習概念和規律是學生形成物理觀念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可促進學生的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和能量觀念不斷發展,使其學會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建構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質點、點電荷、勻強電場等物理概念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物理過程都是物理模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建構這些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適用條件,能通過建構物理模型來研究實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無論是物理知識的教學,還是物理問題的解決,要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和選擇有用信息,基于證據和邏輯對問題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具有準確表述問題解決過程與結果的意愿和能力。重視對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的培養。通過物理學習認識科學的本質,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增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增加聯系生活和現代科技的內容,激發學生的熱情……獲得成功的愉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體驗和享受合作成果, 如實記錄、客觀對待實驗數據等。9.命題建議課程標準提綱挈領高度概括值得研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命題策略(1)關注試題情境,強化應用考查(2)關注現代科技,增強民族自信(3)關注典型模型,考查科學思維(4)關注回歸教材,落實核心素養立意:單一孤立知識點考查轉向綜合情境問題解決;關注思辯能力和創新能力。情境:用較長邏輯鏈的文字和圖、表搭配,考查獲取信息能力,試題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科技發展前沿。設問:反映學科本質、靈活、開放。黃恕伯先生——以核心素養立意為主的命題思路能力知識點模型背景設問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能力實驗能力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為目的以視角為方向以情境為手段以思維為核心主干知識物體平衡物體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功和能電場、磁場電路電磁感應交流電突出真實背景聯系實際、STSE高新科技成果三種重點運動形式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或類平拋圓周運動遞進設問逐步開放全面思考核心設問靈活變通能力導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