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撕紙拼貼》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撕紙拼貼是指運用廣告紙、畫報紙、普通報紙等紙材,將設計構思與紙材的色彩、肌理等特點相結合,運用撕紙的方法粘貼成畫的一種美術創作形式。撕紙拼貼是練習美術平面造型的一種方法,它簡單易行又富有趣味性,作品具有獨特的美感。學習撕紙拼貼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術造型手段的多樣性,而且能鍛煉學生選擇材料和運用材料的能力,感受撕紙拼貼的魅力。二、 三維目標:1、 學習撕紙拼貼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拼貼畫這一藝術形式。2、 提高對材料的選擇與加工使用能力,運用撕紙拼貼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3、 感受撕紙拼貼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體驗美術創作形式的多樣性。三、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充分利用紙材的特性采用撕紙拼貼的方法,設計一幅有趣的撕貼畫并表現出色彩對比鮮明,形象生動飽滿的畫面。教學難點:在拼貼時,在塊面與塊面的交接處顏色對比要強烈些,不然很容易“花”。四、 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設備、課件、舊畫報、雙面膠、教師作品等。學生:舊掛歷、舊畫報、彩色報紙、A4白紙、膠水或雙面膠等。五、 教學過程:1、 圖片導入:師:請大家看看這張圖片,說一說你平時是怎么處理這些廢舊紙張的呢?扔掉?還是打包賣掉?為了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老師是這樣做的(出示教師作品,激發學生興趣)。這是一種新的繪畫創作形式——撕紙畫。畫是利用廢舊掛歷、彩色畫報、廣告紙等具有自然原色的紙張作為創作材料,用手直接撕成小塊后,拼貼制成各種有趣的形象的一種創作畫。2、 欣賞展示:課件展示幾幅手撕畫圖片,有動物的、植物的和人物的等。引導學生分析這些作品的表現手法、構圖規律、色彩搭配等。(手撕的紙邊會形成一種毛茸茸的白邊,顯得粗糙,撕出的形象反而有一種“拙味兒”,不像用剪刀剪出的那么規整,觀察撕口的千變萬化,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和感受不同的紙材的表面效果。)如果是報紙,可以借助剪刀剪,因為報紙較薄,不容易撕。師:這些畫漂亮嗎?它們都是利用五顏六色的彩紙、舊掛歷紙等撕成的。特點:它比用彩筆作畫更加自由、隨意,簡便易行,且更加生動、自然,更能體現稚拙、率真的天性。只要你按著下面的方法去做,你同樣能夠制作出更加漂亮的撕紙畫。撕紙畫的步驟:(1) 確定畫面主題并用鉛筆起稿。想好要撕貼的內容,選好彩紙用鉛筆在彩紙上輕輕畫好要撕的形象輪廓。力求每個學生都能發揮獨特的想象力,構思出與眾不同的畫面。根據畫面的主題和構思巧妙地選用有光澤的、粗糙的、平滑的紙張,適當地用在畫面中,使畫面富有肌理的美感。(2) 將畫好的形象沿著輪廓線慢慢地撕,最好先撕畫中的主要形象,而且要大一些。撕的過程中,不必被事先畫好的輪廓所束縛,可適當地“里出外進”,不必過分追求輪廓的規整,撕紙畫就美在其中,秒在其中。創作撕紙畫時,可追求裝飾效果,加強不同色塊兒間的對比,造型不必過分追求寫實,可大膽地進行夸張和變形,使畫面豐富而生動。選用掛歷紙的時候,不要讓漂亮的花紋和圖案過多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睛,主題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過跳、過花,以免影響主題形象的表達。(3) 根據設計好的構圖,將撕好的紙擺一擺、比一比,注意形象間的穿插和遮擋,找準合適的位置后逐一粘貼在白色底板上,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小練習:示范撕直線和圓弧,學生練習。提醒大家沿著線條的外面撕,從里到外,撕出自然的形狀,線條粗糙不要緊。通過撕扯紙張,形成自然斷裂殘缺,找出美感要素。3、 學生作業:利用各種廢舊紙張,用撕紙拼貼的方法創作一幅作品。4、 注意事項:(1)不必過分追求輪廓的規整,造型不必過分追求寫實。(2)注意不同色塊的對比,注意紙的色彩冷暖和深淺搭配。(3)粘貼時注意前后遮擋關系。(4)請保持衛生!5、 作業展示: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六、 教學拓展:請同學們想一想,除了把廢紙變廢為寶、制作成貼畫外,你還能將哪些廢舊物品設計制作成精美的貼畫呢?請運用你們的智慧,把它們變為現實吧!(圖片啟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