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一、教學目標:通過對中國畫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的說明, 了解花鳥畫涉及的范圍及分類 特點. 表現形式,并且怎樣通過花鳥畫作為抒發和表達人意念的重要媒介,體會 它帶給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鳥畫家通過富于情感和生命 的花鳥形象,來表達畫家對自然界 . 客觀實際,以及對社會的客觀法則的體驗和 認識,來反映社會的情調和氣氛。主要了解花鳥畫的歷史演變, 按照中國美術史發展的脈略, 注重學習它的 形成,風格的演變, 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畫帶給花鳥畫的生機以及 文人畫注重情感,重墨輕色和人格化的表現特點。理解花鳥畫在傳統繼承的基礎上, 具有極大創新性和創造性, 注重極具強 烈的自我意識的表現,了解近現代花鳥畫名家在近現代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二、教學重點: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和人文特點。教學難點:寫意花鳥畫與動物畫的區別和花鳥畫的分類。三、課前準備:多媒體圖片與相關資料四、教學過程(一)引導階段: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概述花鳥畫:是以描繪花鳥 .草蟲等內容為題材的中國繪畫形式它表現自然 . 歌頌 生命,并借物抒情 . 托物言志,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與聯想。寫意花鳥畫:是以概括的簡練的筆法來描繪自然界中的花鳥的一種傳統的繪 畫方式。本節課主要內容 :什么是傳統花鳥畫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特點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精神內涵中國古代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中國古代花鳥畫的歷史軌跡及作品欣賞 首先我們先來比較一下生活中的花鳥和寫意花鳥畫的不同。自然界中的動物自然界中的植物現實中的雞與寫意國畫中的雞現實中的荷花與寫意國畫中的荷花現實中的櫻桃與寫意國畫中的櫻桃(二) 發展階段:什么是傳統花鳥畫在 中 國 畫 以 花 草 . 竹 石 鳥 獸 蟲 魚 為 題 材 的 作 品 都 屬 于 花 鳥 畫 范 疇。它 是 以 動 植 物 為主 要 描 繪 對 象 的 中 國 畫 傳 統 畫科。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特點1)注重“寫生”——從實際生活中擷取對象,并加以藝術表現的優良傳統。2)花鳥“擬人化”——把花鳥的自然屬性與人的品德相類比。比如“白眼 向天”和“四君子畫” (梅. 蘭. 竹.菊)。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內涵。4)“象征寓意, 遣興抒懷” 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畫家朱耷多將鳥 . 魚畫成翻白眼狀,以此表達畫家本人憤世嫉俗的心情。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精神內涵中國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傳統, 也稱為比興手法。 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 而是集中 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 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感, 間接地反映社會 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與理性的抒發。 “栩栩如生”是最終 目標,“象征寓意,遣興抒懷”更使畫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鳥畫擺脫了 客觀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為深邃的文化涵義。古代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古代花鳥畫技法多樣, 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 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 花鳥畫。(唐代的《五牛圖》 屬工筆花鳥畫, 而清代的《鴨》則是屬寫意花鳥畫。 )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 .潑墨花鳥畫 .設色花鳥畫 .白描花 鳥畫與沒骨花鳥畫。古代花鳥畫的歷史軌跡及作品欣賞(一)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最早描繪花鳥的作品,是新石器時期 畫在彩陶上的鳥 .魚. 蛙及類似花草的裝飾圖 案。東漢陶倉樓上的壁 畫《雙鴉 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 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二)花鳥畫正式確立是在唐代, 經唐. 五代. 北宋完全發展成熟, 唐初畫鶴 能手薛稷,為花鳥畫的建立作出很大貢獻。(三)五代時期,西蜀 . 南唐都設立了畫院,繪畫迅速興旺起來,其間出現 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種風格流派。黃荃 . 徐熙風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現 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共同把花鳥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四)花鳥畫發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襲“黃家”畫風,中后期則出現了鐘情 于野景野趣的畫家。他們注重寫生,還善于表現運動中的禽鳥和花草的姿勢。(五)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 蘭. 竹. 菊)相繼出現于南宋及元代。明代 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 花鳥畫融入了一些水墨寫意的筆勢, 從而賦予畫面更多 的生動性。 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 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 畫并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 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 形成了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 終于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寫意花鳥欣賞徐渭,字文長。不幸的遭遇,使他對當時混亂 . 腐敗的社會激憤不滿,他以 犀利的筆墨,用揶揄諷刺,嬉笑怒罵,旁敲側擊,含沙射影的筆調發泄心頭的激 憤。他不拘程式,用筆恣肆狂放, 潑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韻” 的意境。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法,說明了當時的“文人畫”已經走向成熟,這一 成就對于后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雜花圖》全卷共十幅,畫四季花果 . 樹木十三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豐潤的牡丹 .淋漓的荷葉 .皎潔的白蓮 .孤傲的秋菊 .厚實的石榴 .挺俏的梅花 .蕭 疏的竹葉,疏疏密密 . 虛虛實實 . 濃濃淡淡 . 輕輕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 曠神怡。*畫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絕交于世。二十三歲時,不甘心明朝的滅亡,抱著憤世嫉 俗的心情,裝聾作啞,裝瘋賣傻,出家為僧。朱耷后來蓄發還俗,常游山涉水, 七十五歲時,身體健康,登山如飛,年八十而終。其繪畫藝術對后世影響巨大, 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 ,筆形似“哭之”或作品賞析《荷花雙禽圖》畫面結構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葉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 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勢, 其間又穿插三葉兩花, 豐富了荷塘的空間進深; 下方為一巨石,石上棲一對小禽,均單足獨立,聳肩斂羽,雖不作“白眼向天” 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貫之。 畫法隨意點, 點.線.面的安排似不經意而無懈 可擊,直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極長,而略無飄忽,更可見畫家功力 所聚。文同少時讀書用功,常通宵達旦十二歲左右就有很高才華,文同操韻高潔, 詩詞書畫,人稱四絕。因為他畫竹最有名,影響也最大,學他的人甚多,畫史上 稱作“湖州竹派” 。《墨竹圖》寫垂竹一枝,出枝彎曲,枝葉多用濃墨。 新枝 嫩葉,漬以淡墨, 熟練地運用了行 . 草書法的用筆。在章法方面,講求突出氣勢,雖只作一枝復垂, 但它的奔放形跡,生動地表現了竹子臨風擎雨的神韻,不愧為墨竹杰作。 文同畫竹,正因為十分注重觀察竹子的形態, 領會竹子的神韻, 成語“胸有成竹” 就是指文同畫竹的狀態。 這一幀筆墨簡練 .功夫精深的 《墨竹圖》,正是畫家對普 通生活現象那種特殊審美觀念的顯露。崔白“性疏闊度”,畫風體制清贍,形象自然而無雕琢痕跡;他技巧熟練, 落筆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畫面上,一枝葉子已經落盡的老樹,說明這已是隆 冬時節,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 依然在老樹枝頭鳴跳 嬉戲。它們不僅情態各異,而且活靈活現,充滿生活情趣,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 活力和生機,這說明畫家很善于把欣賞自然美時所引起的感觸巧妙地表現出來, 此外崔白在這一作品中還善于運用對比 . 變換等形式美法則,如老樹干的橫斜平 直與麻雀形體的渾圓柔潤,直與曲等對比,使作品顯得更具有藝術魅力。徐熙,為人寧靜淡泊,不慕名利,專心于繪事。技法上,用筆不拘泥于精勾 細描,而是用粗筆濃墨, 略施雜彩。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來細筆填色表現奇 花異鳥的格式, 而有所創造, 開創了一種水墨為主兼用色彩的新體貌, 畫史稱為 “徐體”,頗能傳達“野逸”之趣。雪竹圖》是徐熙泛游江湖,寫生創作,清秀淡雅,樸素自然,一叢竹林蓬 起,根稈枝葉皆用粗筆濃墨,竹節用青色勾點,隨風搖曳。 潘天壽《露氣》作品是對我國傳統繪畫的延續 . 發展和變革,潑墨荷葉酣暢而凝 重,使用體塊組合和股價組合,使得花 .葉.梗. 水草之間組合十分嚴整。(三)小結和思考今天,我們利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 賞析了這些作品, 了解了有關中國古代 花鳥畫的知識。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結: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 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 形成了以寫 生為基礎, 以工筆和寫意為主的花鳥畫傳統。 在摹刻客觀對象的過程中, 畫家們 移注了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情感, 所以,花鳥畫便成了擬人化的觀照, 審美化的再 現,而花鳥畫也有了象征寓意 . 遣興抒懷的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