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課 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總課時編 號 課 時 2課時 第一課時備 課時 間 上 課時 間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進入初中美術學習的第一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在小學美術學習階段學生也對中國畫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課是對以往學習的知識的一個延伸。本課主要針對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概況及其藝術特點作了一個初步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繪畫,培養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本課將以多媒體展示花鳥畫作品,以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為主,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教學目標 1、通過名家名作的欣賞,讓學生們了解花鳥畫用筆、用色、用墨的技巧和花鳥畫家借物抒情的表現手法。2、讓學生們多角度欣賞花鳥畫作品,并能在審美感受的基礎上運用語言、文字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3、通過作品賞析,讓學生們體味中國花鳥畫的藝術美,感受花鳥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點 理解花鳥畫家怎樣寫形,如何表意。教學難點 理解花鳥畫抒寫情意的獨特表現形式。教 學準 備 教 師 教學資源 PPT課件學 生 課本、顏料、紙筆等繪畫工具。教 學 過 程環 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 新授感悟體驗: 小結作業 同學們,在世界美術領域中,中國古代繪畫獨樹一幟,自成體系。那你對中國畫知道多少呢?學生回答。同學們說了很多關于中國畫的知識,那我們現在給中國畫做一個簡單的分類。從表現形式上來分,可分為:寫意和花鳥。教師出示寫意畫和花鳥畫的圖片,并介紹其中的特點。從繪畫的內容來分,可以分為三類:花鳥、人物、山水。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中國花鳥畫。花鳥畫的概念:中國花鳥畫是以植物、動物、昆蟲等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為題材的一種繪畫形式。欣賞《芙蓉錦雞圖》 宋代 趙佶這副作品的畫面上表現的是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悟。《寫生珍禽圖》 五代 黃筌宋徽宗時期,是花鳥畫的黃金時代,而在此之前的五代時期就已經有許多杰出的花鳥畫家為這個黃金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五代時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鳥畫發展較快,并出現了黃筌和徐熙兩種不同風格的代表性畫家。黃筌在達官貴人中名聲顯赫,世稱“黃家富貴”。而出身江南名族的徐熙,一生以高壓自任,不愿為官,以水墨淡彩摹寫汀花野竹、水鳥淵魚,表現出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被稱為“徐熙野逸”。這幅作品是畫家黃筌留下的一張寫生畫稿。畫中有各種鳥的不同神態:停止的,飛翔的、低頭啄食的,畫中還有天牛、蜜蜂、蝗蟲、知了等。這么小的昆蟲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留意,但是畫家卻像科學家一樣去觀察它們,用雙鉤墨線、層層敷染,非常逼真地畫下了它們的形象。在這幅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對比這幅作品和百科全書的實物標本圖片,你覺得它們給我們不同的感覺是什么?你覺得是畫的好還是圖片更加逼真?3、《雙喜圖》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發生在兔子和鳥兒之間一瞬間的事,今天我們可以用照相機抓拍,而北宋畫家崔白卻憑著細致的觀察以及扎實的寫實功力,把這一瞬間的氣氛生動地表現出來。 作品表現使得是什么時節? 是怎樣表現作品的意境的? 通過什么來表現的? 學生討論,回答。 本節課我們對中國花鳥畫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并認識了幾位畫家。課后自己對比工筆和寫意,思考其中不同的藝術特色。通過手抄報的形式來寫欣賞感受。課 題 第1課 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總課時編 號 2 課 時 2課時 第二課時備 課時 間 上 課時 間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進入初中美術學習的第一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在小學美術學習階段學生也對中國畫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課是對以往學習的知識的一個延伸。本課主要針對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概況及其藝術特點作了一個初步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繪畫,培養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本課將以多媒體展示花鳥畫作品,以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為主,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教學目標 1、通過名家名作的欣賞,讓學生們了解花鳥畫用筆、用色、用墨的技巧和花鳥畫家借物抒情的表現手法。2、讓學生們多角度欣賞花鳥畫作品,并能在審美感受的基礎上運用語言、文字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3、通過作品賞析,讓學生們體味中國花鳥畫的藝術美,感受花鳥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點 理解花鳥畫家怎樣寫形,如何表意。教學難點 理解花鳥畫抒寫情意的獨特表現形式。教 學準 備 教 師 教學資源 PPT課件學 生 課本、顏料、紙筆等繪畫工具教 學 過 程環 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作品賞析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畫家并不是像黃筌、崔白那樣的宮廷畫家,而是能師善文的文人畫家。文同就是宋代的一位文人畫家。欣賞《墨竹圖》:文同運用墨的濃淡,筆的輕重變化來作畫。他以水墨在絹上滲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層次,并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景,使得畫面濃淡參差、輕重錯落,枝葉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態。文同的墨竹畫,不僅被同時代的文人畫家奉為經典,而且影響了元、明、清幾代的文人畫家。《游魚》 清 朱耷作品中除了一條魚,再無多余的內容,空白的畫面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如何理解藝術的“虛實相生”,“有無相生”的意境?可以結合朱耷的其他作品,如《荷花怪鳥圖》《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讓學生展開分析與討論,了解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予的思想感情。觀察與發現:看朱耷的花鳥畫作品,尋找相同點。看朱耷的落款題名,你發現了什么?思考與探究:畫家為何要這樣畫?他想表達怎樣的情感?歸納與總結: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繪畫。沒骨法:花鳥畫家常用勾染、寫意的方法畫出植物、動物的神態,以抒發個人的人生感悟,到后來有的花鳥畫家干脆直接用色彩描繪物象,這種畫法被稱為“沒骨法”。《花卉冊》 清 惲壽平惲壽平善于用色渲染,點染并用,他以明麗淡雅代替了濃艷富麗,很快成為清代院體花鳥的正宗,為清代統治階級所欣賞。《蟹簍圖》 現代 齊白石 《蟹簍圖》是齊白石隨興而作的小品,筆墨的趣味與生活的趣味在畫面里融為一體。觀察與發現:學生將對河蝦的記錄,與繪畫作品中的蝦進行對比賞析。討論與交流:如何理解作品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歸納與總結:如何通過繪畫理解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回顧本課欣賞的名家名作,師生共同歸納賞析的要點,總結賞析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