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問題45. 如何進行沸騰實驗?◇學生提問在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甲、乙、丙三組同學分別從如圖45-1A、B兩套器材中任選一套來完成實驗:(實驗室已準備多套A、B裝置)圖45-1(1)甲組同學發現所測水的沸點高于100℃,他們選擇的是_______(填“A”或“B”)套裝置。(2)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C所示:a、b兩種圖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不同。(3)通過分析圖像C,歸納出水沸騰的特點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老師,第(3)問我知道答案:水沸騰時的特點是溫度保持不變;沸騰時繼續吸熱。但另兩問應該從哪些方面對水的沸騰實驗進行評估呢?◇問題探究水沸騰時的特征以及沸騰條件(重要性:★★★)老師:要想對這個實驗進行評估,就得明白怎樣進行沸騰實驗。你想想,液體沸騰時有什么特征?學生:課本上介紹,液體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在水的內部產生了大量氣泡,這些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到水面處破裂,釋放出里面的水蒸氣。老師:那水的沸騰滿足什么條件呢?學生:水沸騰時應該滿足兩個條件:溫度達到沸點,繼續吸熱。老師:很好,那探究水的沸騰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呢?探究水的沸騰所用器材及注意事項(重要性:★★★)學生:從圖中可知,探究水的沸騰要有水;有盛水的容器燒杯;有使燒杯均勻受熱的石棉網;有支撐燒杯和懸掛溫度計的的鐵架臺、鐵圈;有加熱水用的酒精燈;還有測量水溫的溫度計;當然還有點火用的火柴或打火機了!還應有測量時間的鐘表吧!老師:嗯,那你有沒有注意過A圖與B圖中的不同之處呢?學生:B圖中燒杯上蓋了個蓋子,起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氣過多的散失到空氣中,這樣熱量損失少,能使水溫升高的快些吧?老師:對,但如果用不好會物極必反,你想想,如果硬紙蓋密封性非常好,產生的水蒸氣很少散發出去,會出現什么結果?紙蓋應怎樣加工?學生:水蒸氣如果散失的少,那燒杯內水面上的氣壓會越來越大,那樣水的沸點會隨之升高。我明白了:第(1)問甲組同學發現所測水的沸點高于100℃,是因為他們選擇了B套裝置,由于紙蓋的密封性較好,使燒杯內氣壓高于1標準大氣壓,所以測出的水沸點高于100℃!那樣的話紙蓋上應該打兩個小孔,正中間的小孔插入溫度計,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燒杯壁和燒杯底;旁邊的小孔能使多余的水蒸氣散發出去,使燒杯內外的氣壓基本相同。老師,我說的對嗎?老師:非常好?那你認為除了水蒸氣過多散失會使水溫上升得慢,還有其他原因嗎?減少水沸騰前加熱時間的方法(重要性:★★★★)學生:在家中用電磁爐燒水的時候,把半壺水燒開用的時間短;把一壺水燒開用的時間長;所以我覺得水質量的多少會影響水溫度升高的快慢。那第(2)問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C所示:a、b兩種圖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質量不同!老師:很好,還有原因影響水溫升高的快慢嗎?學生:我想想,如果用溫度較高的熱水做水的沸騰實驗,加熱到沸騰所用時間能大大減少!還可以采取的辦法是調整好酒精燈火焰的大小和高度,用外焰加熱,這樣也能使水溫升高得快。老師,我覺得這些器材的安裝順序應該是由下到上。先點燃酒精燈,根據火焰的高度確定支持燒杯的鐵圈高度,然后用燈帽熄滅酒精燈,調整好鐵圈高度,并放上石棉網;之后將適量熱水倒入燒杯,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再通過紙蓋中間的小孔插入溫度計,溫度計的上端用段棉線系個繩套,懸掛在鐵架臺上的小鐵圈上,適當調整溫度計的位置,使玻璃泡浸沒在水的中間,同時紙蓋蓋住燒杯口。最后點燃酒精燈開始加熱。表格的設計(重要性:★)老師:非常好!你分析的真全面!那你再設計出記錄溫度的表格吧。學生:可以在水溫升高到90℃后,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值,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t/min0246810121416……t/℃◇學生筆記水的沸騰實驗操作方法:1.注意器材的組裝順序;2.用適量熱水做實驗,并用另開小孔的紙蓋蓋住杯口,盡量減少加熱過程中的熱量損失;3.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水溫,并觀察水沸騰后的現象。◇要點訓練1.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1)如圖45-2所示,是小明同學用溫度計測小燒杯中水的初溫時的操作圖。A是操作過程,B是讀數過程,C是讀取的溫度。①A圖中操作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圖中讀數的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操作正確無誤,根據C圖可知此時燒杯中水的實際溫度是____℃。(2)小明同學在利用圖45-3所示的裝置做實驗時,發現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過長,請你幫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寫出兩種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圖45-2 圖45-3答案:(1)①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的底部;②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離開了水;③48;(2)水量太多;水的初溫太低。解析:(1)液體溫度計的用法是:測量液體溫度時,①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同時玻璃泡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②讓溫度計在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等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要讓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停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讀數前要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2)從開始加熱到水開始沸騰用時過長,原因有很多,比如水量太多;水的初溫太低;酒精燈火焰太小等。2.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張怡然同學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有關數據如表所示:t/min0123456789t/℃90929496979899999999(1)請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45-4中先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2)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水的沸點不到100℃,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水沸騰時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沸騰時,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氣”,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圖45-4圖45-5答案:(1)如圖45-5所示。(2)氣壓過低(其它合理說法也算正確)。(3)繼續吸熱,溫度不變。(4)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解析:(1)利用函數圖像可直觀描述物理規律,以時間為x值、以溫度為y值,找出對應坐標點,然后用光滑的曲線連接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2)測出水的沸點不到100℃,原因有很多:如氣壓低于一標準大氣壓、溫度計不標準、讀數存在誤差等。(3)總結水沸騰時的規律,要現象與數據相結合。從繼續加熱現象中可知水要繼續吸熱;從數據中可知溫度不變。(4)“白氣”是液態的小水滴,是由沸騰產生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空氣液化而成的。3. “燉”菜是雞西人喜歡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燉”菜是應用煮食法,即把湯料和水置于燉盅內,而燉盅則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離,如圖45-6所示。當煲中的水沸騰后,盅內的湯水是否能沸騰? 為什么?(設湯水的沸點與水的沸點相同)答案:不能沸騰。因為盅內的湯水雖然溫度能達到沸點,但盅內外的水溫相同,就不能再吸收熱量了,只滿足了溫度條件而沒有同時滿足熱量條件。解析:盅內湯水能否沸騰,只要分析盅內的湯水是否同時滿足液體沸騰的兩個條件即可。如果只滿足了其中一個條件,則不能沸騰;如果兩個條件都滿足,則能沸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