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蘭二中202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獨立作業(yè)七年級歷社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B B B C C C D二、非選擇題11.【答案】(1)禪讓制(2分),堯、舜、禹(3分)。(2)世襲制(2分)。(3)分封制(2分)。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分)12.【答案】(1)半坡居民(1分) 彩陶制作水平較高;會通過捕魚獲取食物;能用原始符號表達事物;具有原始審美觀念。(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2)甲骨文(2分)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善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分)(3)司母戊鼎(2分) 說明商朝國力的強盛;商朝青銅冶煉技術的精湛。(2分)(4)自覺學習和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國家發(fā)展做貢獻,國家強大就會為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其成為我們創(chuàng)造歷史新輝煌的重要根基。(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13.【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經);②:論語;③:墨子;④:韓非子。(4分)(2)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諸侯爭霸;變法改革。(3分)第1頁蘭二中202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獨立作業(yè)2023.10.18七年級歷社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據(jù)此可知,北京人( )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會人工取火 ④已經學會原始狩獵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2.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考古學者在云南、北京等地發(fā)現(xiàn)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如圖位于M處的遺址最有可能是( )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A.北京人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半坡遺址 D.二里頭遺址3.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jù)。下面的出土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可以印證我國原始居民( )河姆渡遺址·豬紋陶缽 仰韶遺址·魚鳥紋彩陶壺 馬家窯遺址·舞蹈紋彩陶盆A.會農業(yè)種植 B.具有樸素審美觀念C.會制作陶器 D.開始飼養(yǎng)家禽家畜4.傳說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長紡織。如今考古學者在河南等地發(fā)掘出陶壺和絲織品等。這些發(fā)現(xiàn)說明了( )A.遠古傳說等于歷史史實 B.傳說與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相互印證C.遠古傳說與考古相矛盾 D.中國文明的發(fā)展歷程相對遲緩5.據(jù)《禮記·禮運》記載:夏朝建立后,“天下為家……是謂小康”。材料中“小康”社會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6.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給諸侯叫做“建國”,諸侯授土授民給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對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國”與“家”的對立,他們把自己的宗族稱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國”。這表明,分封制( )A.強化了血緣與政治聯(lián)系 B.埋下了分裂割據(jù)隱患C.突出了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 D.淡化了民眾等級觀念7.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如圖歷史事件發(fā)生在如圖中①對應朝代的是( )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A.郡縣制度的確立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司母戊鼎的鑄造 D.百家爭鳴局面形成8.2023年是我國農歷癸卯年(兔年),從字形推測下列甲骨文中“兔”字是( )A B C D9.工具的進步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下列圖示中的工具按材質出現(xiàn)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10.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陽某人發(fā)跡的故事,你認為哪個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戰(zhàn)爭中殺敵有功,得到了幾十畝土地的賞賜B.幾年后,他辛勤耕種這些土地,糧食豐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眾,被國君賞識,直接派到某縣任職D.后來,他賣掉土地去經商,得到政府的獎勵,成為大富翁二、非選擇題(共30分)11.(11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材料二禹傳子,家天下。材料三(武王伐紂后)罷兵①西歸……封諸侯……封②功臣謀士,而師尚父③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譯:①罷兵:收兵;②封:分封;③尚父:即姜太公(1)材料一反映我國原始社會時期哪一項民主制度?請舉例說明古代的哪幾位先賢是通過這種方法擔任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5分)(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實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實行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12.(12分)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xiàn)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支柱。閱讀下列圖片材料,回答問題。(1)請寫出圖一文物所屬的遠古居民的名稱。仔細觀察后,你能獲得哪些有效歷史信息。(3分)(2)圖二的文物出土于殷墟,這件文物上使用的是什么文字。這一文字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分)(3)圖三是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最大的青銅器,請寫出它的名稱。想一想這件青銅器能告訴我們哪些歷史信息?(4分)(4)綜合以上探究,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該做些什么?(1分)13.(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前后相隨。——《①______》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②______》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③______》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明仁義愛惠之不足用,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④______》(1)文化類創(chuàng)新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聚焦典籍中的經典名篇,立足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材料一中的經典名句出自哪里,請將①②③④處的典籍名稱補充完整。(4分)材料二春秋時代,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促成這一社會變革的物質因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fā)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積極從事霸業(yè)活動。……到了戰(zhàn)國時期,奪權勝利的地主階級為了鞏固和擴展利益,先后開展了社會改革,掀起了變法運動。面對當時的社會大變革,人們提出不同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3分)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答案.docx 歷社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