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美術三年級上冊《機器人》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機器人》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是三年級上冊的第2課,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初步掌握了繪畫的基本表現能力,為我們即將開展的機器人學習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課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機器人,還鼓勵他們通過創作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繪畫造型表現能力。為學習《連環畫》、《演電視》等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設計理念機器人是當今時代高新科技的產物,代表著人類最高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本課以“機器人”為題展開學習、探究和創作,有益于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本課將AI繪畫技術引入小學美術課程突破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培養他們的技術素養和創新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美術體驗。這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科技社會和豐富他們的藝術教育。盡管AI在許多領域具有強大的能力,但它無法替代人類的創意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對學生啟迪的創意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關鍵技能和素質。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機器人的外形、結構、種類、功能、用途和特點,用繪畫的造型表現方式設計機器人,表現機器人新穎的造型和使用的功能。2.通過觀察探究、討論、拼擺、欣賞等方式,在學生活動中認識機器人的外形、結構、種類、功能、用途和特點,并能創新表現機器人的造型。3.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科技發展使生活變美好,而創意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學情分析新課標聚焦學生素養的發展,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美術積累,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繪畫技能,學生在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他們可以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覺和觀點,并具備較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愿意嘗試新的創意項目,并展示自己的獨特視角。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機器人領域只擁有有限的感性認識,對于機器人所包含的科技知識了解尚淺。他們對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趨勢關注程度不高,對科技如何服務于日常生活的理念還不夠清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以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引導他們深入研究機器人,并以更理性、科學的方式來豐富他們的機器人知識體系。教學重點探究機器人外形、結構、種類、功能、用途和特點,并用繪畫的方式表現機器人。教學難點繪畫創作中大膽想象,突出表現機器人的新穎造型和實用功能。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任務驅動法、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準備美術書、馬克筆、七巧板等。教學技術希沃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AI繪畫軟件、ChatGPT等。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新聞導入欣賞視頻: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對外骨骼機器人的了解。小結:外骨骼機器人代表著高科技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在博覽會上展示外骨骼機器人,也是中國向東盟國家展示其在科技研發和制造方面的實力。外骨骼機器人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工程學、醫療保健。如康復治療、輔助行走和殘疾人輔助設備。有助于人們對健康和醫療保健領域創新的認識。2.揭示課題——《機器人》【設計意圖】通過新聞導課,引入與學生生活及社會相關的新聞時事,幫助學生將美術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認識到機器人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從而更好地介紹和探討即將學習的美術主題。二、學習新課1.了解概念交流:機器人的知識欣賞視頻:動畫講解機器人的概念。總結:機器人是一種智能機器,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代替人類完成一些復雜又認真的工作,他們通常有銅墻鐵壁,能夠舉起非常重的東西,還能夠精確的組裝出汽車,有的機器人,還被用于探索外太空,或者是被送入海底進行科研工作,還有些機器人,甚至能夠分析人類的語言。2.觀察結構(1)圖形拼擺小組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機器人七巧板拼擺。第一步:觀察形狀。第二步:借用圖形進行拼擺。第三步:看看你有什么新發現?(2)交流總結學生以小組進行展示,認識到機器人的造型有多種變化。(3)觀察欣賞仿生機器人:仿蒼蠅機器人、仿鯉魚機器人、仿水母機器人、仿蜘蛛機器人。3.探究功能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什么樣的機器人?機器人還能做什么?欣賞視頻圖片:(1)工業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汽車組裝機器人。(2)特種機器人:太空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智能交互機器人、喂食機器人、竊聽機器人、搜救機器人。總結:機器人的功能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有所不同,機器人不僅僅局限于執行簡單的任務,還在不斷地擴展和創新,逐漸融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推動人類的進步。【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將通過有趣的視頻動畫資源來拓寬學生的思維,同時與數學學科巧妙地融合,借助七巧板的拼擺,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機器人的多樣外形特點。在充分互動交流中,學生將更深刻地了解機器人,親身感受到科技發展如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一環節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科技和創新的熱情,為他們打開了通向未來的探索之門。三、體驗人工智能1.人工智能機器人。欣賞與了解:機器人rapper:世界上第一個能夠識別人類情感的社交類人機器人。機器狗stop:可以在倉庫搬運貨物,可以以每秒5.2英尺的速度運行,有360度的攝像頭。2.AI繪畫(1)學生課前預設機器人外形特征。(2)教師展示AI繪畫創作成果。【設計意圖】 在數字時代,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AI)技術是一種重要的技術素養。本環節通過接觸AI繪畫,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技術,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AI生成的藝術元素可以啟發他們的創作,使學生從中汲取靈感。其次AI繪畫工具使美術課程與科技領域更深入地融合,幫助學生理解藝術和科技之間的關系,激發跨學科思維。這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科技社會,提高他們的藝術水平和綜合素養。四、大膽創新,精心制作1.教師示范展示。2.學生作品欣賞。3.作業要求:根據AI創作呈現,結合自己的創意,設計一個造型新穎,功能性強的機器人。(1)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2)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創意性強的學生及時鼓勵。【設計意圖】根據情境,鼓勵學生放手一搏,勇敢地發揮創作的想象力,在創作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創意帶來的愉悅,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創新的表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他們充分享受創作的過程,勇敢面對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五、欣賞作品,展示交流1. 小組展示。小組代表展示并進行講解(從外形、功能、創意等方面)2. 教師點評。【設計意圖】教師對設計巧妙、功能性強的學生作品加以肯定,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作欲望,同時對于還有些欠缺的作品,指出不足指出,規避實踐中再次出現問題。六、課后拓展1. 探究與討論提問:AI繪畫與你之前的想法一樣嗎?什么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2.與ChatGPT進行互動。3.小結:雖然人工智能和技術在許多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它們仍然受到算法、數據和編程的限制。它們缺乏人類的情感、價值觀和倫理判斷,無法完全模擬人類創造力的廣度和深度。因此,人類創造力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創意工作者,如藝術家需要人類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情感來創作獨特的作品。雖然AI可以協助這些工作者,但尚不具備真正的創造性。【設計意圖】總結這節課的內容,并將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強調了人類的創造力和情感是無法替代的寶貴品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引導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創意和情感在塑造未來的重要作用。希望學生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參與創造,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