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扎染》教案教學目標1.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2.通過學習與實踐,激發對民間扎染的熱愛,增強繼承、保護傳統手工業及工藝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3觀察顏色混合產生的間色,有意識的制作混色效果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扎染制作的方法和步驟難點:紋樣的設計與制作技巧教學過程導入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這幾幅作品是什么藝術形式?今天我就帶領同學們通過學習工藝美術中的染織——扎染來一起走進工藝美術的世界。導入新課(一)扎染扎染,又稱絞纈。是一種古老的采用結扎染色的工藝,該工藝始于秦漢,興于魏晉南北朝,風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裝奢侈費工,下令禁絕,使中原扎染工藝幾乎一度失傳。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的染織技藝達到很高的水平,到了民國,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 ?,F今,這種傳統工藝得到了許多藝術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視,使古老的扎染工藝重新煥發青春。(二)扎染的方法1.捆扎法是將織物按照預先的設想,或揪起一點,或順成長條,或做各種折疊處理后,用棉線或麻繩捆扎2.折疊扎法:是扎染中應用最廣泛的技法,對折后的織物捆扎染色后成為對稱的單獨圖案紋樣;一反一正多次折疊后可制成二方連續圖案紋樣3.絞結方法4.愛心方法與步驟(三)實踐與指導1.一起做個游戲,開始今天的活動吧!分小組合作 以愛心的方法扎染方巾要求:棉布方巾、舊報紙或一次性桌布、皮筋若干、扎染粉、一次性手套、塑料滴管或塑料瓶。2.注意事項*扎染過程中注意:不要將扎染顏料沾染到桌上或是衣服上。*扎染作品的清洗工作,要在扎染顏料完全干透后再進行。*扎染的棉布方巾需要提前清洗過。扎染時方巾半干會更容易產生混色效果。通過師生互動,得出結論:結論1:扎捆過程中扎緊的力度,間隔的疏密 程度直接影響到扎染的染色效果。結論2:染色的水分多少、時間的長短、染料 的濃淡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扎染的效果。(五)啟發與展望1.說一說要用這塊布做什么東西 (可以做圍巾送親人、朋友)2.我們要繼續傳承和發揚傳統的手工藝。三、小結用蠟染和扎染工藝制成的壁掛、其他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但要是論圖案畫,就應該是蠟染圖案更加豐富多彩,形象地再現了人物風貌、山水花鳥、耐人鑒賞。更加生動活潑。蠟染一般都是藍白兩色。制作彩色蠟染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在白布上畫出彩色圖案,然后把它"蠟封"起來,浸染后便現出彩色圖案;另一種方法是按一般蠟染的方法漂凈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間蠟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楊梅汁染紅色,黃梔子染黃色。蠟染布畫完全手工制作,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用機械化,自動化來代替。四、課后作業同學們還能想到其他的對稱圖案嗎,抓緊動手試試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