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撕紙拼貼》教案教材分析奇妙的撕紙添畫撕紙時要讓學生隨意而不受約束;形的聯想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看、將碎紙片當成各種不同媒材來看;添畫時要根據撕出紙片的隨意性可簡可繁,線條不必畫得很規范,降低了完成聯想表達的難度,且能使作業更具繪畫的生動性。本課的有效學習將為今后學習各種想象畫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奇妙的撕紙添畫不失為一種較為巧妙而有效的綜合能力的訓練。本課奇妙的撕紙添畫的學習任務是通過撕紙及找出撕下的碎紙片的各種形狀來激活學生的聯想,通過添畫來完成學生聯想的表達,而形的聯想是關鍵,它上承隨意撕紙的結果,下啟添畫成形的效果。教學目標:1、了解利用各種紙材進行立體造型的基本方法。2、能愉快的參加教學活動,從體驗各種造型媒材中引發美術興趣,感受創作的喜悅。3、能夠利用各種紙材進行造型游戲,初步掌握撕紙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用自己構想的方法來表現,感受創作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造型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難點:能夠合理的運用紙材進行造型游戲,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教學過程:老師:供示范作品。學生:彩色蠟光紙,固體膠,水彩筆。一、組織教學1、檢察學具。2、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1、講故事設置懸疑,導入新課。唐朝的美女楊貴妃最愛聽紙撕裂的聲音,她最喜歡把紙撕成各種形狀的,(教師邊講邊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興地撕紙,忽聽太監說皇帝要來,心里想: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歡不愛干凈的妃子,他見了一定會不高興。怎么辦呢 你們能幫她想個好辦法嗎 (學生自主發言)2、釋疑: 機一動,將碎片撿起,把它們排列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并自己動手添畫了幾筆,畫面就更漂亮了。皇帝看見了這些畫,覺得很新奇,還虛心向她學習呢,這種畫流傳到今,就是現在的撕紙添畫。三、講授新課1、學生撕紙,隨意撕, 2、拿出一生撕的紙,問:你們看,它像什么?還像什么? 轉一個方向,又像什么?過來瞧瞧,還像什么? 3、撕出四張色彩不同,形狀一致的紙,看一看,想一想,根據顏色的不同,可分別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據它的不同顏色,添畫成不同的事物。指名四學生上臺貼紙,添畫,怎樣使它一看就像你說的物體呢? 4、指導或請學習發表不同見解,引導學生注意添畫時可用線,也可用涂色。 5、展示撕紙添畫作品,開闊學生思維。一、拼貼方法制作的各種形象,提供學生欣賞。二、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1)教師將作品分給各組同學,讓學生分析。 學生討論,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2)教師總結方法:撕紙—拼貼 。三、師示范。(1)撕紙時動作要慢,要隨意變換方向。(2)撕紙之后要進行想象(教師可多撕幾張紙,讓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訓練)。(3)學嘗試撕紙,并在小組討論。四、創作體驗 1、學生自己撕紙,再由學生們隨著音樂圍著課桌(課桌課前擺成長方形或圓形)旋轉,音樂停,學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將其他同學的作業進行拼貼。(教師可先作示范)2、和你身邊的同學談談,你撕的紙像什么? 看看別人的紙又像什么?還可把兩張紙拼在一起看,像什么? 3合作,把自己撕的貼紙貼在本子上,然后進行添畫,可單獨成畫,也可小組合作完成一幅畫。 五、展示總結1、完成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誰來夸夸自己的畫?或把你的畫編一個故事告訴大家 3、你喜歡誰的畫?(欣賞) 4、今天學會了什么? 5、動動腦,我們還可把這些撕紙畫用在哪?(衣服、墻壁……) 小結:美術無處不在,你看,小小一張紙,通過撕、貼、想、畫,大家能把它變得那么漂亮。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可制作成圖畫?討論總結出:布、線、殼等,課后請大家去試試。六、板書設計撕紙拼貼一:構思二:撕紙三:粘貼四:添畫七、教學反思通過撕紙這一“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增強了對形狀和色彩的認識,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了藝術感知能力。在體驗中,產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通過撕紙,他們感覺到紙的厚、薄,或是嗅到紙張的香味,和聽到撕紙發出的聲音……從撕紙活動中產生并獲得美感。所以,撕紙對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美的享受。一、課程優點1、注重師生的互動性,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教師教的較靈活、樸實,傳統衷又有創新,學生學的主動、投入、興趣濃厚。2、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著重運用生動的語言、大方的表演,感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難易適當的作業練習安排,使學生能順利的體驗藝術創造的成功感,有利于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習慣的養成。3、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嘗試。教師沒有對造型技能進行簡單的傳授,而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創設情景、提供思路和條件,充分地讓學生進行體驗感受和嘗試表現。從而主動得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高。4、注重美術教學的藝術直觀性。教師通過板畫、課件展示、實物投影演示、學生作品展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既具有藝術性,又一目了然、簡明扼要,學科特點明顯。二、反思之處1、啟發學生對動態感受的教學環節過多,可減少一些環節。直接或早些進入撕紙、拼擺的環節。2、在動態人物的體驗與表現教學上,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去發現并表現人物頭部和身體的動態變化,使多數學生忽視了對頭和身體的生動表現。3、進行拼擺人物動態紙塊的教學不夠深入,拼擺的變化太少。學生上前拼擺紙塊的體驗不足,使學生作業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不強。4、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教學缺乏創新,而且評價的人文性和科學性不夠強。是整個教學較薄弱的環節,值得以后多加探索和研究。5、提供學生撕貼的彩紙太單一。可以使用廢畫報紙、包裝紙、卡紙等多種材料來撕貼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