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2022課標要求】了解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目標】1.識記秦朝暴政的表現;2.掌握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3.理解秦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教學難點:理解秦朝滅亡的原因。【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導入部分,同學們看到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壯觀,這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偉大工程,在今天看來都是如此浩大,那么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生產工具落后的情況下,這會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什么影響呢?在評價秦始皇的材料中,“殘酷”“暴虐”的字眼不斷出現,他在執政期間取得偉大成就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偉大的帝國二世而亡,又有著怎樣深刻的歷史教訓?今天我們走進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探究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二、新課講授(一)秦的暴政1.教師出示材料,要求學生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現: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賦,發左之戊。男子力耕不足糧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皆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詹其欲也。——《漢書·食貨志》材料二 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當時全國人口有2000萬,秦始皇北筑長城征調三十萬,南戍五嶺又五十余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又七十余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材料三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邊關,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老師小結:沉重賦稅,徭役兵役繁重,刑法嚴酷。這里面是相互關聯的,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南北征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物力的補充來自賦稅,同時用嚴刑峻法來維持社會的運轉。大量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2.老師拓展,引領學生感受秦朝的暴政。材料四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意思下令把十家編成一什,五家編成一伍,互相監視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帶治罪。)材料五 當時在秦國市場上,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走在街上你會看見有的人臉上刺有字,有的人沒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腳……材料六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于咸陽郊外渭水邊上活埋了方士和儒生共460多人。過渡: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繼承皇位,他更加殘暴。學生閱讀課本,老師講解: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時間前210年~前207年,公子扶蘇的弟弟,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胡亥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為鞏固帝位,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殺文武大臣。對民眾的剝削更加殘酷,窮奢極欲。過渡:秦朝的暴政導致民不聊生,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農民起義爆發了。(二)陳勝、吳廣起義1.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找出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經過、政權、結果。(2)是誰的起義軍在哪次戰役中擊敗了秦軍主力?(3)秦朝的殘暴統治最終是被誰推翻的?2.理解材料: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翻譯:況且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3.思考探究: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雨,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分組討論,老師總結答案: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它的爆發是必然的。途中遇雨而誤期,只是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因此,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也必定會爆發,只不過是時間上的遲早問題。4.學生分析過程,老師出示答案:老師總結: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br/>——《史記·陳涉世家》問題:陳勝吳廣起義哪些意義呢?生: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敢于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過渡:陳勝、吳廣犧牲后,農民起義仍在繼續發展。他們是誰領導?又是如何戰斗的呢?生: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巨鹿之戰。劉邦率領一支起義軍進入關中,逼近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統治者在起義軍的包圍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滅亡。過渡: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之間為了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三)楚漢之爭1.教師出示:講解: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勝出,這是為什么?其過程又是怎樣的?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老師講解:2.合作探究:比較劉邦、項羽領導的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學生分組討論,老師總結答案:戰爭目的 代表階級 戰爭性質秦末農民大起義 反抗秦的暴政 農民階級 農民戰爭楚漢戰爭 帝位之爭 封建地主階級 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三、總結提升:正因為秦的統治殘暴,人民才起來反抗推翻殘暴統治。哪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陳勝、吳廣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之后的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結束了秦的暴政。秦亡后,此時農民起義的性質轉變了,戰爭由推翻暴政轉變為爭奪帝位,最終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取勝。從秦朝的二世而亡,以及項羽劉邦楚漢之爭的結果,我們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宰者。【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