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世界的氣候 人教版 七年級 上冊 第 3 單元 第 4 節新課標要求 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2.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學習 重難點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特點。學情分析 學生對世界海陸分布圖和方位的判斷掌握已經比較熟悉,利用地圖描述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的分布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需要記憶下來是很有難度的,通過感興趣的話題輔助記憶可以降低難度。培養學生學習的技巧,利用多種思維綜合學習。教學輔助 課件、多媒體教學過程學習任務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導入 教師播放地理大發現前后世界人口分布變化視頻,提出:地理大發現之前,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亞歐非三洲,美洲大陸的發現和環球航行的成功打開了歐洲人的眼界,自16世紀開始,他們涌向亞洲、非洲和美洲,對殖民地進行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當今世界語言和宗教是如何分布的呢? 播放地理大發現視頻,奠定本節的歷史基礎,為本節課學習做鋪墊。任務一 世界的語言 品味世界語言之美 教師播放不同語言說我愛你視頻,學生觀看視頻感受語言之美。 教師展示不同人物照片,提出問題: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語言?圖片中的人說什么語言? 教師介紹聯合國網站上的工作語言: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 圖說世界語言分布 教師展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學生找出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區,并填寫在表格中。 教師進行讀圖方法指導:一讀—圖名圖例,二聯—聯系大洲及國家分布圖,三總結—歸納總結語言分布地區。描述:……的……方位。 “遷移”的語言 英語 英語最初是英國的民族語言,后來由于英國的殖民擴張和國際貿易等活動的擴展,英語的使用就越來越廣,現在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 為什么南美洲中很多國家使用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呢? 學生結合歷史回答,教師介紹:語言是文化信息的載體,早期的地理大發現帶來語言的擴散和文化的傳播。 漢語席卷全球 教師展示全球孔子學院(課堂)分布示意圖,介紹: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催生了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為此中國開始在海外建設孔子學院。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已有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歐盟28國、中東歐16國實現全覆蓋。孔子學院已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園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是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的橋梁。 與生活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人口遷移對語言的硬影響。任務二 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介紹:宗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對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無法解釋時,就說是“神的意志”,祈求神靈的庇護。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種各樣的宗教。展示不同宗教信仰人物圖片,提出問題:圖中的人物分別信奉什么宗教? 學生讀圖判斷人物信奉宗教,并介紹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教師播放三大宗教的趣史視頻,學生了解三大宗教的歷史。 眼疾手快找分布 學生根據不同宗教分布圖找出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區。 對號入座 學生將宗教與其主要分布地區、宗教建筑用線連接起來。 以史為鑒 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涌向亞洲、非洲和美洲,他們對殖民地進行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結合部編人教版世界歷史第五單元第17課《早期殖民掠奪》和“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讀圖思考,圖文結合。 前后呼應,與歷史結合進行跨學科學習,加深學生對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認識。課堂小結 將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