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第8課《百家爭鳴》教學設計教材依據:本節課內容來自于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指導思想:本課是初中歷史第一次學習文化思想,本課涉及的儒家等學派的學說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體系,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對后世影響深遠。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用圖表、歸類等方式自學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2、聯系生活,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培養弘揚傳統文化;學習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于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點: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學難點:通俗理解諸子百家及其思想。教學準備:教師主要參考了儒家經典作品和老子的著作準備了教學課件,同時在網絡上搜集了這段時期的歷史地位視頻。學生:預習課本,分組收集各派思想家的資料。教學手段:視頻、多媒體課件、圖片、表格、等教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學過程:一、導入:學生觀看百家爭鳴的歷史地位視頻,導入新課(板書)(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知的影視作品讓同學們簡單了解“百家爭鳴”的背景和含義,從而導入本節課的學習。信息技術的運用,并與本課內結合緊密,能引起學生注意力)提問:視頻里講了百家爭鳴地位如此之高,春秋戰國時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吧講述: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時代之變:經濟大發展、政治大變革、文化大繁榮相關知識的講解。當時社會動蕩不安,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網羅人才;文化教育擴展出現文史階層,文士們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國主張。因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們按照分到的任務,閱讀課文,找到相關信息。二、合作探究,學生自主講解:第一大組負責道家,找出倒角刀代表人物、思想主張;第二大組負責儒家,找出儒家代表人物、思想主張;第三大組負責墨家,找出墨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張;第四組負責法家,找出法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張。(計時活動)(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分組,根據任務閱讀各組負責資料,可以提高同學們自主學習和搜集資料的能力,讓他們結合課本的內容進行講授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三、內容檢測,教師對重要內容再強調:(設計意圖:通過填寫表格,將主要內容強化記憶)學派 時期 姓名 著作 主要思想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 轉化;主張以柔克剛莊子 戰國 《莊子》 “無為而治”儒家 孔子 春秋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主張“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孟子 戰國 《孟子》 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 輕徭薄賦;保護自然荀子 戰國實行“禮治”,明尊卑墨家 戰國 墨子 《墨子》 “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法家 戰國 韓非 《韓非子》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教師在此部分,重點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教育主張、教育成就。四、合作探究,知識拓展:(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同學們,生活中你一定見到過這一不文明現象,班級里,校園里有亂扔紙屑的現象。大家對解決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紀律委員:不能姑息,一定要嚴厲懲罰,罰值日,實在不行,一次罰款10元。班長:還是說服教育把,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們會改變的。生活委員:隨他們去吧,扔了幾張紙而已,無所謂的事,根本不用管。生活委員:雖然亂扔紙屑有損班級衛生,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關心他們,不能激化班級矛盾。(學生言之有理即可)過渡:有人說這些思想家離我們太過遙遠,他們的思想都已經不實用了,而同學們的回答卻讓我們感覺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五、總結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社會動蕩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爭芳斗艷,他們互相辯駁,吸取融合,不斷豐富、深入,形成了學術文化上空前繁榮的局面,是我國思想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對后世影響深遠,尤以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的影響最大。六、課堂板書:表格見PPT七、作業布置:請大家課后去圖書館查閱、收集孔子教育主張的言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