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第二節 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教學方法:情景式教學:依據“情景與問題—講解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景問題式教學邏輯,構建“引入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講解模式。2.講授法教學目標:【課標要求】結合實例,說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核心素養】1.【綜合思維】根據相關資料,探究分析不同環境問題的本質,綜合分析不同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區域認知】結合區域環境問題示意圖,了解不同環境問題的特點、原因及產生的影響。3.【地理實踐力】通過實地考察,認識本地實際環境問題的特點等,并能利用相關原理解釋這些現象。4.【人地協調觀】了解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及發展的相互關系,培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分析:環境問題概述、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教學難點分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創設情境 【教師引入】 距南美大陸3700千米的復活節島,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面積只有165平方千來,2012年,島上居民5761人。復活節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巖(一種火山碎屑巖)雕刻而成。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藝精湛,是島上最具特色的風景。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考古研完,為我們勾畫出復活節島興衰的圈景。公元4世紀,島上開始有人居住。公元8世紀,島上人口過度增長,導致食物不足,資源緊缺,人們太量砍伐粽櫚樹,建造獨木舟下海捕魚。各部落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沖突頻發。公元12世紀,島上人口達到頂峰。各部落推行首慎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砍伐樹木用來運輸石像,也作為薪柴。15世紀末,島上森林損失殆盡,居民墾荒種植谷物,但仍難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較發達的文明開始衰落。公元17世紀,島上人口衰減至頂峰時的1/5,而且部落爭戰連續不斷。20世紀初,島上的生存條件已經非常惡劣,土著居民所剩不多。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1在世界地圍上找出復活節島,推測該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2.想一想,島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 3.在該島文明興衰的過程中,其環境是如何變化的議一議,應該怎樣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問的關系 學生思考并回答。 創設意境,聯系生活, 引起學生興趣并積極思考。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環境問題的概念,環境問題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2.環境問題分類(按成因) ①原生環境問題: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發的環境問題。 ②次生環境問題:由人類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包括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 【探究活動一】 【探究活動二】 學生做筆記。 了解環境問題的基本特點及分類。承轉過渡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完成過渡】 要想準確回答這幾個問題,必須先學習今天的相關內容——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 。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1.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水污染問題,污染物進入江河湖海等水體,并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時,改變水體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價值,造成水污染。(借助思維模型解析問題) 2.水污染源分類: ①按照人類活動方式分類: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②按照污染物空間分布狀態:點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探究活動三】 3.請大家思考水污染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借助思維模型分析 4.請大家進一步思考,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 ①預防——通過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減少到最小量。 ②治理——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確保污水在排水自然水體前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 ③管理——管理是指對污染源、水體及處理設施的管理,以管促治。包括對污染源、污水處理廠以及水體衛生特征的監測和管理。 學生做筆記。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水污染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承轉過渡 前面我們了解了環境問題的基本概況,接下來我們深入分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我們先學習環境污染問題。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1.大氣污染形成分析: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大量粉塵和廢氣進入大氣層,這些污染物的濃度若超過一定標準并持續一段時間,就會造成大氣污染。 2.大氣污染物來源: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等。請大家結合實際找出常見大氣污染物并分析其具體來源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 【探究活動四】 學生做筆記。 明確大氣污染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承轉過渡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大氣污染問題。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1.生產與消費過程中,大量固體廢物因難以利用而被拋棄。這些廢棄物因為處置不當,有害成分通過水、空氣、土壤等途徑污染環境,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其污染物主要來源:建筑垃圾、工礦企業廢渣和生活垃圾等。(借助模型分析) 2.環境污染問題防治措施: ①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為導向,節約使用各類自然資源。 ②工業企業布局適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③加強宣傳教育,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經濟、技術等手段,把環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探究活動五】 學生做筆記。 明確固體廢棄物污染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承轉過渡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新課講解 1.我們先來學習土地退化問題,土地退化是指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產力哀減,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鹽堿化、沼澤化等。(借助示意圖分析) 【核心問題探究】以黃土高原為例,分析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 ①地形: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地起起伏大; ②降水: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③植被:植被覆蓋率低 ④土質:第四紀沉積物,黃土土質疏松,遇水易崩解 ⑤人為活動的影響。 措施:種植防風林、保護性犁地、修建梯田、輪作、帶狀耕種和沿等高線犁地等。 2.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破壞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的環境,進而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利影響。 【探究活動六】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做筆記。 明確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解決問題 1、在世界地圍上找出復活節島,推測該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地理環境相對封閉;亞熱帶氣候;土壤以砂礫、巖石為主;動植物較為匱乏,植被以灌木、草叢為主。 2、想一想,島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 海洋資源、風力資源等。 3、在該島文明興衰的過程中,其環境是如何變化的議一議,應該怎樣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問的關系 人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要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必須同資源與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歸納總結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