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目標1.通過對生活中勞動現象的分析,認識勞動的重要意義,樹立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和勞動最光榮的信念,自覺弘揚勞動精神,奉獻社會,增強政治認同感。(政治認同)2.通過辯論,理解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精神)3.通過對自己職業的規劃,理解實現人生價值對主體的要求,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樹立公共參與意識。(公共參與)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弘揚勞動精神的原因和啟示。2.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的要求。難點: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的原因和要求。三、教學思路:本框題采用議題式教學法、對話式教學法,三線并舉,在師生共探中達成學習目標。議題線:總議題: 生逢盛世大有可為——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分為三個子議題循序推進:①人生在勤-—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②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③砥礪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情境線:熱點話題導入→播放視頻《致敬勞動者》→課堂辯論會→課堂訪談。活動線: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回答→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接受訪談。四、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當今社會,“梗”知識越來越多,今天也給大家科普一個“梗”,請看視頻。教師播放視頻:“45°人生”一詞的由來。引入社會熱點話題:面對 45°人生,我們該怎么辦?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些許想法,但還不夠全面不夠系統,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會找到答案。請看第六課第三框:價值的創造和實現。展示并解讀教學目標和議題。設計意圖:將社會熱點話題引入思政課堂,既能激起學生興趣,又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讓學生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認識到教室小課堂離不開社會大課堂。【新課展開】總議題: 生逢盛世大有可為——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子議題一:人生在勤——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教師:播放視頻——《致敬勞動者》,讓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1.他們為什么這樣做?2.我們為什么要向勞動者致敬?學生:看完視頻后,分別作答。教師設問一:我們為什么要向勞動者致敬?學生作答。教師追問:誰能用理論化的語言說一說?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學生回答 2: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追問:為什么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學生繼續閱讀教材后回答,教師課件展示分析圖:教師追問:如何理解勞動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學生作答。教師點評總結: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勞動促進了人的直立行走,是勞動創造了生產工具,才使得人類社會迅速發展。如今,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其中勞動是重要的手段,能夠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不勞而獲的人終將一事無成。教師設問二:我們從中獲得什么啟示?學生回答: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教師追問:為什么說“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鏈接欄目,回答: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真誠地付出,忘我地投入。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目的是貢獻個人的力量,增進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帶動個人的進步,幫助個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引用習近平論述勞動和幸福的話,讓學生明白“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教師: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弘揚勞動精神,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體會勞動者付出辛苦勞動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也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在老師的層層追問中理解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弘揚勞動精神、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子議題二: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教師:(過渡語)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人能不能離開社會去自我奮斗 教師:展示圖片——《魯濱遜漂流記》,提出問題。教師設問一:為什么流落孤島的魯濱遜要回到社會中來?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有可能嗎?學生作答。教師總結: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教師追問:社會為人們提供了哪些條件?學生作答。教師總結: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教師設問二:強調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會不會抹殺人的個性發展 學生活動:課堂辯論會。組長抽簽選擇正方還是反方,小組討論,然后選出代表參加課堂辯論。教師總結: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種個性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教師:補充展示幾組圖片,進一步說明從事新興職業是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是我們倡導的個性表現。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意圖:通過借鑒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通過組織課堂辯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進而使學生在辨析中澄清認識,理解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子議題三:砥礪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教師: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并不會抹殺人的個性,請問同學們,你將如何彰顯自己的個性為社會作出貢獻?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師生活動:課堂訪談。教師扮演記者隨機采訪學生。主題:“相約 2033,職業理想大家談”。教師:同學們的發言令我感動,讓我看到了十年后的你們。而現在有許多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平凡人的不凡事,感受榜樣的力量。教師:展示幾組人物圖片及視頻。講述航天英雄乘組、中國女足、挖姜男孩、刮膩子世界冠軍、黃文秀、列車員趙陽以及地震中堅守崗位、臨危不亂的鐵路工作人員的故事。教師設問: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當我們想為社會做更大貢獻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當我們面臨某種誘惑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當我們面臨人生困惑的時候,我們又該怎么做?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設計意圖:通過課堂訪談活動,讓學生暢談職業理想,想象十年后的自己,教育學生要設立人生目標,做好人生規劃;講述人物故事,讓學生感悟榜樣的力量。設置靈魂叩問,讓學生明確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要學會砥礪自己,只有努力奮斗才能實現人生價值。【課堂小結】學生自主梳理知識體系,師生共同補充完善。【素養提升】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請你以“生逢盛世不負時代”為主題,講述發生在你身邊的青年人的奮斗故事,向《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習而時察”欄目投稿。稿件要求:內容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800字以內。注:投稿郵箱:xxxxxxxxxxx@(高中專用)投稿時請在郵件主題注明“《習而時察》專稿”。結束語:面對 45°人生的困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找到了破“卷”脫“平”的妙招,那就是:找準“蓄勢點”,辛勤勞動,讓 45°人生更奮發。找準“平衡點”,發揚個性,讓 45°人生更從容。找準“不足點”,努力改進,讓 45°人生更虛懷。找準“進步點”,奮發圖強,讓 45°人生更燦爛。總之,生逢盛世大有可為,只有行動起來,才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形式整理本課的知識,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其系統思維能力。結束語的設計,既回答了課堂之初的熱點話題,回扣總議題:生逢盛世大有可為——如何創造和實現價值,做到首尾呼應,又實現了情感升華,教育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