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歷史八上五四運動【教學目標】1.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2.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理解五四精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2. 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學難點是: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解五四精神。【教學方法】:史料分析法、講授法、比較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問學生:哪位同學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國什么節日?這個節日是怎么來的呢?青年節起源于中國的五四運動,后來在1939年的五四運動周年紀念的時候,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而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學生活動:學生了解青年節的由來,通過五四青年節引入新課學習。)【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采用與課堂緊密聯系的節日導入,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是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br/>二、解讀目標教師展示課程標準和學習目標,簡要解說任務要求,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活動:學生閱讀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開始做任務。)三、講授新課(一)五四運動的爆發展示巴黎和會的相關內容: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后的1919年1月至6月,戰勝的英法美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召開了所謂的“和平會議”。使學生對巴黎和會進行初步理解。展示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前后的演講:“尊敬的主席閣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高興能代表中國參加這次和會,我自感責任重大,因為我是代表了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國在這里發言……中國代表團深信,會議在討論中國山東省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中國基本的合法權益,也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結合課本和之前所學,你認為中國代表在此次會議上會提出哪些要求?(學生根據課本回答: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協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分析顧維鈞情緒前后的變化,得出在巴黎和會上的結果(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之前所學分析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設計意圖】:親歷者的前后反映的對比既對學生回答的驗證,又是讓學生深層思考巴黎和會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的原因。1. 導火索概括巴黎和會的相關內容,引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任務:思考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為什么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由此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總結:原因:當時的中國綜合國力弱,在國際上沒有地位。說明: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二)五四運動的經過1.(五四運動前期概況)任務:觀看視頻,結合課本62頁,完成以下問題:播放視頻:《五四運動爆發》【材料研讀】展示材料:“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上面這段話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怎樣的性質?為什么?外爭主權:矛頭直接指向帝國主義國家(反帝)內除國賊:矛頭直接指向北洋軍閥政府(反封建)2.(五四運動后期概況)任務:閱讀教材63頁,完成下表:(學生自主學習,找出五四運動后期概況,完成表格。)【設計意圖】:此項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歷史事件要素來描述歷史事件的能力。思考:五四運動爆發后,中外對五四運動都有什么反應?中方: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外方:日本帝國主義在天津、上海、南京、漢口等地集結軍艦,脅迫北洋政府取締學生的愛國運動。任務:閱讀教材P63,說說五四運動的結果。結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以實現。這是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三、五四運動的意義任務:小組合作,結合教材,分析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性質: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社會革命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特點:五四運動具有革命性,進步性與廣泛性。作用: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意義:為新的革命力量(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展現出偉大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學生活動:小組合作,分析史料,結合教材分析五四運動的意義。結合教師補充講解,加深對五四運動意義的理解。)【設計意圖】:從材料分析中概括出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從而提高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歷史解釋】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此之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時期,被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任務:觀看視頻,體會五四精神的內涵,我們應如何踐行五四精神?核心內涵: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如何踐行: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勇于承擔歷史責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視頻,感受五四精神。在課堂臨近結束時播放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上課疲憊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知識框架。這樣既小結本課的內容,又可以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五、鞏固練習利用幾道練習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做到教學評一致性,力求本節課內容當堂落實,減輕學生課后負擔。【板書設計】一、五四運動的爆發:導火索:二、五四運動的經過:時間:1.前期:中心:主力:口號:2.后期:中心:形式:三、五四運動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