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 第8周 2023年 月 日 授課班級 授課課時 2授課教師 授課課型 新授 專業系部課程名稱 歷史 授課章節 第思單元第8課課題 第8課 隋唐政治演變與民族交融 總第 個教案信息化 手段運用 多媒體、泛雅平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隋唐政治演變,理解三省制和科舉制的歷史貢獻,了解這一歷史時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隋唐時期的各方面發展,培養對古代中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培養學生的開放包容態度。教學重點 隋唐制度。教學難點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教法 情景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講授法和互動法。學法 自主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課程思政 教學過程中結合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使學生掌握具有前沿性的專業知識,擴大學生的專業視野;學習運用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析隋朝“繁盛”的時代局限性,使學生形成運用時代先進思想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富強”“民主”為核心,引領學生堅定信仰、忠實實踐,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國家情懷與文化自信。教學后記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內容準備階段 預習導航 1.隋朝是誰建立的?隋朝的政績主要有哪些? 2.什么叫“貞觀之治”?什么叫“開元盛世”? 3.隋唐的制度主要有哪些?情境導入 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倉,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北,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還有高郵的大運河。讓我們一起來學習8課隋唐政治演變與民族交融。探究階段 探索新知 第8課 隋唐政治演變與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興亡 1.隋朝的建立 (1)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是為隋文帝。他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和軍事制度,鞏固中央集權,國力顯著增強。 (2)589年,隋文帝楊堅派次子楊廣率軍攻陳。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結束了東漢末年分裂局面,統一中國。隋文帝死后,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2.隋朝的興盛(隋朝的政績)。 (1)興建兩都:長安和洛陽。 (2)廣設倉庫:儲糧備荒。 (3)貫通南北(京杭)大運河:隋煬帝。 (4)修筑馳道:北方兩條大道。 (5)中央官制:確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確劃分三省職權)。 (6)選官制度:實行科舉制(隋文帝、隋煬帝)。 3.隋朝的滅亡 隋煬帝大興土木,營建了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僅開挖貫通南北(京杭)大運河就需征發民工數百萬。三次征伐高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起義。朝廷內部政治矛盾加劇,隋煬帝表兄、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僅區區3萬余人),很快占領長安。 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困江都,被部下所殺,短暫的隋朝滅亡。 二、唐朝的興盛與衰亡 1.唐朝的興盛 (1)隋煬帝死后,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 其后,爵位傳至李淵(7歲)。禪讓后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尊稱為大唐。 (2)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是為唐太宗。他接受隋亡教訓,虛心納諫,輕徭薄賦,完善制度,使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唐太宗以“貞觀”為年號,史稱“貞觀之治”。 ①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虛懷納諫;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②經濟方面: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力倡節儉。 ③文化方面:興科舉,以儒為師,大辦學校。 ④民族關系: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四方來效(“天可汗”)。 ⑤對外關系:開放的外交政策(鼓勵外商來華貿易學習,水陸通達)。 (3)唐高宗李治時期,讓皇后武則天參政,臨終命太子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由武則天最終裁決。690年,武則天廢唐立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采取的措施:完善科舉,選賢任能,開明寬容,社會安定;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用人,發展科舉制度:創立“自薦”求官制度;首倡武舉和殿試。 評價:她是中國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政績儼然,有貞觀遺風。她當權半個世紀,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上升。 (4)712年,唐玄宗即位。他執政前期,革除弊政,選賢任能,出現吏治清明、邊疆穩定、經濟文化 繁榮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主要政績:①選賢任能,改革吏治;②大力發展生產;③限制佛教;④實行募兵制;⑤大興文治,發展科舉。 2.唐朝的衰亡 開元后期,晚年的唐玄宗開始只想安逸享樂,不理朝政,任人唯親,政治逐漸陷入混亂。唐玄宗執政期間,出現了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 (1)安史之亂 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占領長安。唐朝傾力鎮壓,歷時8年,大將郭子儀、李光弼在回紇兵的幫助下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2)藩鎮割據 藩鎮特點是政治上有自主權,經濟上有財權,軍事上擁有武裝。藩鎮割據持續了一百多年,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也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875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流動作戰,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黃巢戰死后,降唐的朱溫勢力逐漸強大。881年在長安建立政權,唐朝皇帝逃到成都天回鎮。907年,朱溫強迫唐朝衰帝讓位,唐朝滅亡。 三、隋唐制度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2.選官制度:科舉制選官制; 3.軍事管理制度:府兵制與募兵制; 4.賦稅制度:租庸調制與兩稅法; 5.地方官職:藩鎮與節度使。 四、民族交融 1.與西域邊疆民族的交融; 2.吐蕃和親與唐蕃會盟; 3.與東北、云南邊疆民族的交融。鞏固練習 1.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魏晉 2.唐朝的“貞觀之治”是( )執政期間。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3.581年, 建立隋朝,定都 ,是為 帝。 4.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5.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確立。( ) 6.唐太宗執政時期,吏治清明、邊疆穩定、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 7.解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8.隋唐時期有哪些民族交融?總結階段 總結評價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隋朝和唐朝的建立過程、各自的政績和制度;隋唐各自衰亡的過程和原因;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交往的進程;學生體會了隋唐時期的各方面發展,培養了對古代中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拓展提升 三省制的協調機制,對你有哪些啟發?板書設計 第8課 隋唐政治演變與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興亡 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的興盛(隋朝的政績)。 3.隋朝的滅亡 二、唐朝的興盛與衰亡 1.唐朝的興盛 2.唐朝的衰亡:(1)安史之亂;(2)藩鎮割據。 三、隋唐制度 四、民族交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