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 第7周 2023年 月 日 授課班級 授課課時 2授課教師 授課課型 新授 專業系部課程名稱 歷史 授課章節 第三單元第7課課題 第7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總第 個教案信息化 手段運用 多媒體、泛雅平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進步,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成就。 過程與方法:能夠通過圖片和材料分析,說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鍛煉表達能力;具有從科技和藝術成就中感受中華科技文化魅力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科學和人文的價值,培養對古代中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熏陶,提高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藝術成就。教學難點 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和藝術中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教法 情景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講授法和互動法。學法 自主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課程思政 教學過程中通過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藝術成就,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科學和人文的價值,培養對古代中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熏陶,提高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教育。教學后記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內容準備階段 預習導航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科技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大石窟寺分別是哪些? 3.什么是建安文學?陶淵明的代表作有哪些?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顧愷之的代表作有哪些?情境導入 1967年,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星”。 祖沖之有哪些突出的貢獻?他生活的時代,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第七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探究階段 探索新知 第7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一、科技 (一)天文歷法 1.這一時期,天文歷法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了“歲差”。 2.祖沖之把歲差應用到《大明歷》,使歷法更符合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 3.祖沖之計算出一回歸年的日數為:365.242 814 81日,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1)展示圖片:祖沖之 教師講述:祖沖之(429-500年),字文遠。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 (2)教師提問: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天文歷法:《大明歷》;機械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 (二)數學 1.三國曹魏劉徽發明了割圓術,確定了圓周率為3.1416。 2.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位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的數學家。 3.祖沖之著有數學著作《綴術》一書。 4.《孫子算經》是考證古代籌算法的重要資料。 (三)農學 1.圖片展示:賈思勰和《齊民要術》書影 2.教師講述:賈思勰,山東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東魏兩個朝代。他重視農業,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認真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寫成了《齊民要術》一書。“齊民”,即平民,泛指當時向國家交租納稅的各色編戶。“要術”,指通過生產勞動的謀生之術。顧名思義,就是“人民大眾謀生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心與出發點則在農業。 3.教師講述:《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是賈思勰把理論和實踐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今天農業生產仍有一定現實意義。 (四)地理學 1.裴秀領導和組織編制了《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于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裴秀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他還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2.酈道元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 (五)工業技術:灌鋼法 東晉南北朝時期,工匠將生鐵溶液混合到熟鐵料中,加以鍛打錘煉,從而獲得質地優良的鋼。主要用于制造兵器。 二、佛教和道教的傳播 (一)佛教的傳播 1.佛教在漢朝傳入我國,東漢明帝時有佛經的翻譯。 2.佛教宣揚來世說,帶有極大的欺騙性,麻痹了人民反對封建剝削和壓迫的斗爭,因此為統治者大禮推崇。 3.各朝皇帝大興佛寺,鼓勵佛教發展。 4.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表示愿為佛教門徒。 展示圖片: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和甘肅敦煌的莫高窟。 這三個石窟寺中的雕像和壁畫都是宣揚佛教為主,同時也是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內容。 (二)道教的發展 1.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在民間得到發展。 2.葛洪的《抱樸子》一書,是道教發展中重要的著作。 3.蕭梁時期,道教經典大量增加。 三、文學和藝術 (一)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是東漢末年到曹魏初年興起的一個文學派別和集團。建安是東漢獻帝的年號。作家和詩人們追求蒼涼的風格,反對柔弱的文風,強調作品的現實意義。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三父子和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又稱鄴中七子)是漢建安年間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二)陶淵明的田園詩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學巨匠。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將軍參軍、建威將軍參軍等職,任彭澤縣令八十余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直至生命結束。其主要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陶淵明作品共傳世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三)豐富多彩的民歌 這一時期的民歌代表作有《敕勒歌》和《木蘭辭》。 (四)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例如:東晉干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 (五)文學評論 這一時期優秀文學評論專著有:曹丕的《典論·論文》、劉勰《文心雕龍》和鍾嶸《詩品》等。 (六)書法藝術 1.我國的書法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字體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創造出風格多樣、繁花似錦的書法藝術。 2.教師提問:(1)曹魏時的書法名家有誰?他們的書法有何特點?(2)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是誰?他的書法有何特點?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后人譽為什么? 提示:①鍾繇和胡昭是曹魏時著名的書法家,均擅長行書、草書、隸書,而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后世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②王羲之,“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蘭亭集序》,書圣。其篆、隸、草、行、楷各種書體都造詣很深,尤其擅長楷書、行書、草書。 3.東晉畫家顧愷之。他擅長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流傳下來的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鞏固練習 1.被人們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藝術作品是( )。 A.龍門石窟的雕像 B.云岡石窟的雕像 C.顧愷之的繪畫 D.王羲之的書法 2.石窟藝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之一,其藝術成就為世界數目。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創造的石窟藝術見證了當時廣為流傳的( )。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3.《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后世 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 上占有重要地位。 4.東晉畫家顧愷之,他擅長人物畫,流傳下來的作品有 和 等。 5.南朝人祖沖之除了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7位數字,還創制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 ) 6.西晉裴秀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 ) 7.建安文學有什么特點?其代表主要作有哪些 8.陶淵明是哪個時期的詩人?其代表作主要有哪些?總結階段 總結評價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民族大交融和南方經濟的開發,共同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本節課利用圖片的直觀效果,讓學生通過圖片資料,對賈思勰、祖沖之有了初步了解,通過對書法、繪畫及石窟藝術具體內容和其中含義的介紹,初步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發展學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拓展提升 三國兩晉時期思想活躍,文學藝術風格多樣,是怎么在詩歌和書法中表現的 板書設計 第7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一、科技 (一)天文歷法 (二)數學 (三)農學 (四)地理學 (五)工業技術:灌鋼法 二、佛教和道教的傳播 三、文學和藝術 (一)建安文學 (二)陶淵明的田園詩 (三)豐富多彩的民歌 (四)志怪小說 (五)文學評論 (六)書法藝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