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 第6周 2023年 月 日 授課班級 授課課時 2授課教師 授課課型 新授 專業系部課程名稱 歷史 授課章節 第三單元第6課課題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總第 個教案信息化 手段運用 多媒體、泛雅平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交融、江南地區的開發。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江南的開發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難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和民族交融。教法 情景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講授法和互動法。學法 自主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課程思政 教學過程中通過講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背景和民族交融交流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民族交融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教學后記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內容準備階段 預習導航 1.繪制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線索圖。 2.北魏孝文帝加速民族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給南方經濟發展帶來了什么影響?情境導入 展示著名的“三顧茅廬”的圖片。 師: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從三國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什么樣的歷史時期 今天我們了解第6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探究階段 探索新知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一、政權更迭 1.三國鼎立 【師】三國時期,處于一個動蕩的歷史壞境,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軍事集團漸成鼎足之勢。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別都由誰建立了哪些政權?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曹丕取代東漢稱帝,國號魏;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后世稱為“蜀漢”;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帝,國號吳。 【師】利用 PPT展示三足鼎立的形勢圖來幫助學生理解。 2.西晉短暫的統一 【師】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兵滅蜀,在266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稱帝,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在280年,西晉滅吳,完成了統一。但是西晉的統治非常短暫,那么是為什么呢?西晉當時的上層統治者生活奢侈,追求享樂,整個社會拜金主義盛行。西晉的門閥政治制度導致了許多社會現象和社會矛盾。一方面是統治者的窮奢極欲,另一方面是下層人民路有凍死骨,所以社會矛盾空前激化。還有其他哪些原因導致西晉統治如此短暫?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在當時發生了“八王之亂”,少數民族的遷徙又導致了內地漢人的大規模的遷移,加上晉朝統治階級的盤剝敲詐,導致出現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 【師】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316年,西晉被內遷匈奴貴族所滅。 3.東晉與南朝 (1)東晉 【師】建立: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在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司馬睿當皇帝得益于王導為首的南北大貴族的擁戴。司馬睿舉行即位大典時,居然邀請王導共坐御床,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在當時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成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但是由于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東晉最終未能恢復中原。直到420年,劉裕篡奪皇位,國號宋,東晉滅亡。 (2)南朝 在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約30年的時間里,賦輕役輕,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 4.十六國與北朝 (1)十六國 西晉滅亡后,內遷各族在北方先后建立15個主要的政權,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總稱十六國。 (2)北朝 439年北魏統一北方,6世紀前期北魏發生動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稍后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上述五個王朝合稱北朝。 二、民族交融 【師】出示圖片,4世紀后期,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方內遷的各族在生產、生活和習俗上,與漢族已無明顯的區別。 而鮮卑拓跋部因內遷較晚,仍保持鮮卑族的習俗,之后孝文帝進行改革促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合。孝文帝都進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學生討論并回答:(1)遷都洛陽;(2)移風易俗:改籍貫、穿漢服、講漢語、改漢姓、通婚姻;(3)制定官吏俸祿制度;(4)推行均田制和租調制。 2.【師】孝文帝的一系列措施,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融合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我們孝文帝有何評價呢? 學生思考回答: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交融。鮮卑族匯入了更先進的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這個整體中,有利于社會的進步,所以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師】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相關文字或圖片,從飲食、服飾、音樂、歌舞、繪畫、雕塑、用具、血緣等方面舉例說明魏晉以來的民族大交融。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師】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西晉后期北方的戰亂,引發了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在北方游牧民族大規模進入中原的同時,中原人口為躲避戰禍,有的逃往遼東半島,有的逃往河西走廊,而最大規模的遷徙方向是江南。 2.【師】江南地區的開發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學生討論并總結: (1)農業: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并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包括推廣和改進耕犁,實行精耕細作,以及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此外,還發展種桑養蠶、種植果木、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的多種經營。 (2)手工業:南方的手工業也有了快速的進步。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 (3)商業: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 3.【師】江南地區的發展使我國南北經濟趨向平衡,促進了民族融合,縮小南北方的經濟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鞏固練習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八王之亂發生在 ( ) 。 A.西晉 B.東晉 C.南朝 D.北朝 2. 據《宋書》記載,南朝時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出現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北方人民大量南遷 C.江南自然條件優越 D.政府重視經濟發展 3.三國兩晉時期,南方政權先后經歷宋、 、 、陳四個王朝,史稱南朝。 4.西晉繼承兩漢體制,在西域設置西域長史和 管理軍政事務。 5.266年,司馬睿廢魏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 6.西晉后期,由于北方的戰亂,引發了大規模的南遷,促進了經濟發展。( ) 7.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別都由誰建立了哪些政權? 8.北魏孝文帝為加速民族交融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總結階段 總結評價 三國兩晉南北朝在四百年的時間里,戰爭和改革使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空前的劇烈,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大變革時期,上承秦漢帝國、下啟隋唐帝國,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基礎。拓展提升 如何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板書設計 第6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一、政權更迭 1.三國鼎立;2.西晉短暫的統一;3.東晉與南朝;4.十六國與北朝。 二、民族交融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