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弘揚真善美》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美術作品中真誠、善良、美好的情感表達,理解這些美術作品為什么被世人銘記,成為不朽之作。掌握美術作品的認識、教育和審美的三個主要功能。過程與方法:運用課件、多媒體的設備營造出相關作品的真實環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能夠體會作品的含義,其中的真善美。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在交流分享中,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情感價值觀:了解美術作品的真善美,在學習中促進學生精神的滋養,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教學重難點】重點:藝術家如何借助藝術形象表達真善美的主題。難點:對藝術作品真誠、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達。【教學方法】翻轉式教學法、資料收集法、小組合作式學習、創設情境法、設置懸疑法、欣賞分析法、表演法。【教學準備】白板、課件。【設計思路】本課在授課思路上,突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前微課程的提前預習,為學生預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小事并分析美術作品,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創作意圖,了解畫家的偉大之處。同時,通過大量的動畫、視頻來輔助,會讓畫面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踐等等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一、微課導入,創設情境同學們,轉眼間2019年已經過半,回顧過去的2018年,在我們的身邊發生過哪些讓人為之感動的小事,讓我們通過一段老師手繪的微課一起去了解一下,看過說說你的感受。(學生總結并發言)。通過發言我們不難發現,視頻中都是歌頌生活中讓人感動的瞬間,而這又與我們今天這節課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說藝術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以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此,美術作品就應當堅持倡導和弘揚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惡丑,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這一課《弘揚真善美》。二、作品賞析請同學們對比以下兩幅作品,簡單說說你看到的內容和感受。(學生通過課前的學習、和資料的查找對畫作信息做簡單了解,在課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畫作內容,構圖、色彩、人物造型以分組的形式進行逐一的匯報)。學生小組匯報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做總結。《紡織女》構圖構圖:《紡織女》采用對稱式構圖,并將畫面空間分為兩個部分。前景部分描繪的是紡織女工的工作場景,以中間一位女工(女五)為中心,另外四位紡織女工呈對稱格局排開。后景部分描繪的是幾位宮廷貴婦在觀賞紡織品的場景,并以紡織品上描繪的紡織少女阿萊莘為中心,三位宮廷貴婦與紡織品中的技藝女神巴拉斯呈對稱格局排開,從而使前景與后景的空間格局相互對應。《紡織女》色彩色彩:《紡織女》的明暗對比強烈,從前景到后景的明暗層次分明。前景部分整體呈暗色調,前景的前半部分被光線照亮,使紡織女工、紡織工具及毛線球極富有立體感,并在右邊的紡織女工(女一)的上側身形成高光。前景的后半部分與后景的相接處為暗色調,使整個空間的透視感增強。后景部分整體呈亮色調,大部分處于光線的照射之中,并在紡織少女阿萊莘(紡織品中)的上身形成高光,使其與前景部分的紡織女工(女一)相對應。《紡織女》人物造型人物造型:《紡織女》中人物造型飽滿,富有立體感,人物的衣著與當時的服飾相同,極富現實性。作品中的豐富色彩主要體現在人物的衣著上面,前景右面的穿著白色上衣的女工(女一),是高光反射的色彩基調。而下半身的暗綠色的裙子與周圍女工的紅色衣著形成強烈對比,使其顯得更加與眾不同。而前景部分中幾位女工衣著服飾的白色,點綴著作品前景畫面的各個部分,使前景極富有韻律感。后景部分的畫面,三位女貴婦人身著紅、黃、藍不同顏色的服飾,三原色的并置形成強烈的色彩反差,使作品的后景畫面具有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在后景中三位女貴婦人衣著服飾的色彩,與紡織品中的紅、白色部分,共同構成了后景畫面的韻律空間。《夯歌》創作背景1947年毛主席提出“百花齊放” 的方針,王文彬與同學去了沂蒙山區,看到一群婦女正在熱情洋溢,高唱著民歌,邊唱邊打夯。他被打動了,興奮地以民歌式的抒情畫面立即畫了《夯歌》的草圖,回到中央美院 。曾教過他那一班的董希文教授看了極為高興,囑他畫成一幅大畫。1960年他進入羅工柳畫室,以飽滿的激情,在一張三公尺的畫布上,以二十天的時間完成了《夯歌》,并作為他的畢業創作。《夯歌》構圖《夯歌》描寫的是幾個勞動婦女用一塊夯石正在平整地面,表現出勞動的喜悅。幾位唱著夯歌打夯的農家姑娘,被畫家安放在視平線以上的位置,畫面人物呈放射狀的動感布局,給人以高大升騰的視覺效果。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寬銀幕式的構圖使場面分外開闊,把視平線壓低,把人物全部畫在畫面的上面2/3處,顯得更加崇高,這是仰視角度的基本特點。而畫家又別出心裁地把暗褐色的遠山也壓得低低的,全不超過姑娘的腰部,留出大片的、廣闊的天空,這就更加映襯出這些姑娘們的高大。全畫面中沒有一根垂直線,也沒有一根水平線,全是斜線,而且姑娘們的身體形成一種放射感,充滿動感和活力,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夯歌》色彩富有裝飾意味的色彩處理加強了這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的勃勃生機。在色彩和技法上,運用外光,表現陽光燦爛的景象。用勾線的方式把人物從背景中突現出來,逆光下人物身上的顏色受到地面暖色的反光,顯得特別透明而豐富,加上持夯姑娘上衣的紅色,使畫面越發燦爛突出了女性輕盈美麗的身姿,讓整個畫面沉浸在愉快而熱烈的勞動氣氛中。該畫沖破“蘇化”灰色調的框框,對畫面造型運用塊面結合,帶有夸張的線條,使線的運動節奏,溶于民歌式的高昂旋律中,色彩表現如陽光那樣亮麗,展現出一派豪邁而又抒情的民族氣韻。愛的點滴真善美是人類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題,也是人類社會永遠歌頌的主旋律。請同學們簡單分享一下發生在你們身邊的有關真善美的小事。(學生進行發言和總結、播放學生藝術節合唱,激發學生的思維)。作品回顧回顧《父親》、《搗練圖》、《星月夜》、《格爾尼卡》,對作品傳遞的美好情感進行概況。總結真善美是人類精神追求的永恒主題,是人類社會永遠歌頌的主旋律,無論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美術作品都是表現形式、藝術語言和內在意蘊的和諧統一,這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體現藝術家的情感并成為一幅經典之作,我們只有感受和領悟到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