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第一節 常見的天氣系統授課題目 常見的天氣系統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第三章《大氣的運動》第一節常見的天氣系統為教學內容,本節內容包括鋒面、氣旋、反氣旋等。 地位: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天氣系統的學習可以解釋相關的現象。 作用:同時,本節內容有助于之后章節的學習。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思維活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強、求知欲和好奇心強,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對前面自然環境等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讀圖分析和發散思維方面需要繼續培養和加強。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 學生能夠從圖片和簡易圖中,說明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鋒的概念與分類;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的概念。綜合思維 學生能夠運用綜合的思維,能夠分析各種天氣系統的形成及其氣流特點,并綜合出各種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狀況。地理實踐力 學生能夠觀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培養知識的運用能力。人地協調 激發學生探究天氣的形成和變化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教學重點 1.鋒面系統;2.氣旋和反氣旋教學難點 1、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2、南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氣流狀況和差異教學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學法學法 讀圖分析法、小組討論法課 型 新授課課時安排 40min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回放最近三日學生所在城市的天氣預報(選擇我國受冷鋒活動影響的天氣預報)。引出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天氣系統。 【思考】學生觀看。 可以引出本節內容,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總結的能力。新課講授 一、鋒面與天氣 畫圖并介紹氣團( 冷氣團、暖氣團)、鋒(鋒面、鋒線)的概念。 學生觀察思考:①雨區的位置?②降水為何發生在冷、暖空氣相匯處,而不單純發生在冷空氣或暖空氣控制的一側?讓學生對比冷暖氣團的氣溫、氣壓、濕度和密度。俗話說“山雨欲來風滿樓”,風是大氣的運動,你能否從大氣的運動這一角度來分析? 【講解】生活當中鋒 面兩側冷、暖氣團勢力不同和變化,鋒面就會移動,雨區也隨之移動。補充鋒面示意圖,形成對比的兩幅冷、暖鋒示意圖。 【小結】①無論是冷鋒還是暖鋒,暖氣團都在鋒面之上做上升運動,當暖氣團的水汽充足時,鋒面下面常有陰雨天氣。②鋒前、鋒后的概念及兩幅圖降 水區域的差異(暖鋒鋒前降水,冷鋒鋒后降水)。③冷暖鋒的符號。 【過渡】鋒面兩側冷、暖氣團勢力不同和變化,鋒面就會移動,雨區也隨之移動。冷 、暖鋒在移動過程中對某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展示】多媒體展示冷鋒、暖鋒動態移動過程。 學生根據這兩幅圖的信息,討論:①冷暖氣團的位置關系②兩幅圖的鋒面各向哪個方向移動?③兩幅圖降水區域的異同。④在鋒面附近會出現哪些天氣變化。 學生回答。 學生觀看并討論: 鋒面除了冷鋒、暖鋒外,還有一類稱為準靜止鋒。簡介準靜止鋒帶來的天氣。 通過活動引出冷鋒過境帶來的特殊天氣—寒潮, 學生閱讀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看圖分析能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合作探究 二、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圖形分步展示高氣壓,學生讀圖分析:①氣壓類型,②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氣流的運動狀況,④垂直氣流運動狀況,⑤天氣特點。目的培養學生讀圖、析 圖、 繪圖的能力。 轉承:如果是低氣壓呢? 教師展示: 運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壓(氣旋),并與高壓(反氣旋)進行比較。 將以上分析內容總結如下表。(強 調高 壓、低壓是指氣壓分布狀況,氣旋、反氣旋指的是分布氣流狀況。) ①確定甲、乙、丙、丁四點的風向 ②確定甲、乙、丙、丁四點的空氣性質(冷氣團或暖氣團) ③判斷甲、乙與丙、丁兩處鋒面的類型 教師小結:此類天氣系 統是鋒面與氣旋的疊加,我們稱為鋒面氣旋。 若低壓位于熱帶洋面上,強烈發展就會形成臺風。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擴展性總結 一、鋒面與天氣 二、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有助于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隨堂檢測 【展示】題目,并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小結。 學生認真作答,并舉手回答。 當堂檢測不僅可以鞏固新知識,還可以有效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目標達成情況。課后作業 布置學生完成課時作業 完成課時作業 鞏固提高,學以致用。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