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問題探究 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一、教學目標以河流地貌——崇明島為案例,從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活動影響的角度出發(fā),理解分析、推測某地區(qū)地表形態(tài)形成、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綜合思維)。二、研究方法現在是了解過去的一把鑰匙,也是推測未來的一把鑰匙。我們可以用崇明島的過去、今天的發(fā)展變化,推測崇明島的未來。三、教學方法探究法、案例教學法、文獻研究法。四、教學過程【問題提出】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問題探究】一.崇明島視頻:航拍中國—崇明島觀看視頻,觀察:1.崇明島在哪里?2.視頻中展現了崇明島地表形態(tài)怎樣?→ 結合地圖,崇明島的區(qū)域認知→結合所學知識,推測崇明島形成的主要外力 二.崇明島的成因【問題探究】1.河口地區(qū)受河流流水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為什么會產生泥沙堆積,從而形成河口沖積島?觀察河口地區(qū)鹽水、淡水交匯形成鹽水楔的示意圖,分析:(1)鹽水和淡水交匯時,為何會形成楔子狀的分布特點?(2)泥沙沉積的地帶水文上有何特點?(3)沉積的泥沙可能來自哪里?→結論:河口地區(qū),鹽水、淡水在此交匯時,由于鹽水密度大而位于水體底部,淡水密度小而位于水體上部,二者的接觸帶上發(fā)生化學絮凝作用,下部鹽水呈楔狀(鹽水楔)。當河流和潮汐(海浪)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凈流速為 0 時,河口區(qū)的堆積加強。視頻:河海交界沉積原因探究2.根據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特點和河口的獨特位置,推測崇明島的形成原理是怎樣?→結論:長江攜帶泥沙到達河口附近,一方面因為地勢平坦,另一方面受海浪和潮汐的頂托,河水流速減慢,水流攜帶泥沙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積;成年累月,越積越多,逐漸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沖積島。3.根據河口地貌的沉積規(guī)律,推測圖中崇明島等島嶼形成的先后順序,并說明理由。→形成的先后順序:崇明島、長興島或橫沙島、九段沙長江到達河口地帶,流速逐漸減弱,泥沙逐漸沉積,長江三角洲逐漸由海洋變成陸地,海岸線往東推進,漲落潮優(yōu)勢轉換界不斷向海洋推進。→漲落潮優(yōu)勢轉換界以東的地帶為什么沒有河口沉積島嶼形成?三.崇明島的變遷【問題探究】由今推古文獻研究崇明島的變遷據《上海地志》618~626 年,水中漲出兩個沙洲,兩洲隔水 70 余里,時名東沙、西沙,這就是崇明島的前身。1025 年,于東沙西北續(xù)漲姚劉沙(因姚、劉兩姓先居而得名),并與東沙接壤。1101 年,姚劉沙西北隔水 50 里處漲出三沙。1271~1368 年,先后漲出營前沙、馬馱沙、張蒲沙等 10 余沙。元末明初,東沙坍沒,西沙坍存無幾,三沙北漲,姚劉沙南坍北漲,漸與三沙連壤。1399~1644 年,先后漲出馬鞍沙、陳恩沙、高明沙、小陰沙、長沙、響沙、高頭沙等 30 余沙。1522~1722 年,諸沙漲坍頻繁。姚劉沙與三沙坍沒,西沙、陳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漲而后大坍,而長沙卻與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圍的袁家沙、吳家沙、響沙、南沙諸沙漲連成片。1644 年左右,崇明島在漲中連成東起高頭沙、西至平洋沙,長 200 里、寬 40 里的一個大島。據《崇明縣志》1954 年,崇明島面積為 600 多平方公里。1994 年,崇明島面積為 1100 平方公里。據“崇明區(qū)網站”2010 年,崇明島面積記錄為 1270 平方千米。4.據長江河口沖積島的變遷示意圖,觀察并思考:(1)長江河口沖積島為什么有時候成島,有時候又看不見了?→體現的是沖淤的變化--長江流量的年內變化和年際變化很大,泥沙沖淤變化大,加上海浪、潮汐的影響,這些沙島有時候沉積作用顯著,有時候會以侵蝕作用為主,面積和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2)描述一千多年來崇明島沙洲的變化發(fā)展特點。(3)根據之前所學知識,分析沖積島位置方向變化的原因。→從形成時間來看,崇明島的雛形應該由東沙和西沙兩個沙洲構成,根據河口沖積島生消時間,可知東沙和西沙逐漸向北、向東推進擴展。隨長江口東移,沙洲不斷東移(沿江下遷);隨長江干流主水道不斷擺動,沙洲(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南坍(是否坍塌的塌)北淤;古沙洲與長江北岸相連成為陸地;沙洲面積逐漸擴大。5.長江河口漲、落潮流主通道不一致,分析其漲潮通道偏向長江北岸的原因。→東海漲潮潮流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轉,主流偏北→侵蝕和堆積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著河口地貌【小結】在河流入海口地帶,河口沖積島的形成、變化受流水堆積和海浪、尤其是潮汐侵蝕的相互作用影響。→影響河口沖積島形成和變化的主導自然因素是什么?--流量和含沙量四.崇明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問題探究】6.河口地貌的變遷對兩岸開發(fā)利用有什么影響?21 世紀初,崇明島四周已建成高 8 米,頂寬 5 米,長達 200 余千米的環(huán)島大堤,并筑有 200 余道丁字壩,以阻止南岸坍蝕,而東、北方灘地仍在繼續(xù)淤漲,其中東灘每年以 100 余米的速度向東海推進,為上海市提供豐富的土地資源。7.人為因素也在不斷影響崇明島的發(fā)展變化。隨著全球變暖和長江一系列大型水利樞紐的建設,預測長江河口未來的變化趨勢,并說明依據。→變化趨勢:長江口的泥沙淤積減弱;島嶼面積縮小;海岸線后退;海浪侵蝕加劇。依據: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潮流勢力增強;長江水利工程建設導致來沙(或來水)減少。【小結】在河流入海口地帶,河口沖積島的形成、變化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五.崇明島的未來【問題探究】由古、今變化推測未來崇明島的未來是什么樣子?【課堂小結】問題探究過程:提出問題→收集資料→研究討論→成果展示【拓展】珠江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