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大氣的受熱過程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2、理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3、結合實例,用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解釋相關地理現象。【教學重點】理解并能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教學難點】1、大氣受熱過程原理2、利用大氣受熱原理解釋常見的地理現象。【教學過程】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富士山有怎樣的特點。 離太陽越近的地方溫度溫度卻還越低的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 1、山頂總是白雪皚皚的,而山底卻四季如春。 通過描述富士山山頂與山底溫度的差異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并為下一項內容的學習做鋪墊。推進新課 【知識回顧】 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自身是可以發光發熱的且不斷以什么形式不斷的向整個宇宙空間輻射能量。 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怎么樣。 大氣主要吸收什么輻射。 【學生回答】 電磁波的形式 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則越長。 大氣主要吸收長波輻射。 通過基礎知識的復習,便于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知識點1太陽短波輻射及作用 【承轉】太陽不斷以電磁波的形式向整個宇宙空間輻射能量,我們地球也不例外,雖然到達地球表面的輻射能量只是太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但也正是這部分能量給我們地球帶來了光和熱。 【合作探究】 1、太陽輻射主要以什么輻射居多。 2、請同學們分小組,結合圖2.1,圖2.2,推測白天的時候太陽輻射在通過大氣層到達地面之前有哪些變化。 3、在大氣受熱過程中太陽輻射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講授】 太陽的溫度很高,所以太陽輻射以短波輻射居多。所以當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時,太陽輻射中的少部分長波輻射會被大氣中的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吸收。而絕大部分的長波輻射會以可見光的形式到達地面,使地面增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學生討論,回答】 1、出現了吸收和反射等削弱作用。但是被大氣層吸收和反射的量很少,絕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到達地面。 【學生討論,回答提問】 使地面增溫(地面吸收絕大部分太陽輻射)。 學生通過前面預習,對吸收、反射等基礎知識已經掌握,本活動內容主旨僅在于理解“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知識點2 地面長波輻射 及其作用 【承轉】從活動1我們可以看出,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不是太陽輻射。那么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量來源又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地面輻射主要以什么輻射居多。 2、請同學們分小組,結合圖2.1,圖2.2,推測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量來源是什么。 【教師講授】 地面吸收絕大部分太陽輻射后會增溫,所以也會向外輻射的能量,稱為地面輻射。相比于太陽地面的溫度較低,所以地面輻射以長波輻射居多。而大氣主要吸收的是長波輻射,所以大氣能大量吸收地面輻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學生討論,回答】 大氣主要吸收長波輻射。相對于太陽短波輻射來講,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所以大氣強烈吸收地面輻射。地面輻射放出的絕大部分熱量都被大氣截留下來。 所以大氣的直接熱量來源是地面。 學生前面預習了關于波長以及二氧化碳、水汽等對長波輻射的吸收作用等相關知識,為本活動做好了鋪墊。本活動內容的主旨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就可以了。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知識點3 大氣逆輻射及其作用 【過度】大氣增溫后會出現哪些輻射形式。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分小組,結合教材活動部分題干材料以及圖2.2,推測大氣增溫后的輻射形式。 大氣輻射以什么輻射居多。 大氣逆輻射指向什么方向,有什么作用。 【教師講授】: 大氣吸收大量地面輻射后增溫。大氣增溫后,也會向外輻射能量稱為大氣輻射。大氣輻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因為與地面輻射方向相反,稱為大氣逆輻射。除一小部分以大氣輻射的形式射向宇宙空間,大部分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熱量還給地面,對地面輻射損失熱量進行補償,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拓展:地球表面的晝夜溫度變化沒有月球表面劇烈的原因。(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 【學生討論,回答】 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 【學生討論,回答提問】 長波輻射 【學生討論,回答提問】 大氣逆輻射指向地面,是對地面輻射損失熱量的補償。 【學生討論,回答拓展】 因為地球有大氣,白天,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夜間,地球表面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從而對地表晝夜溫差起到減緩的作用。所以溫度變化較小。 本活動內容的主旨在于讓學生掌握“大氣逆輻射的含義及作用”,“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輻射等次要環節可通過知識梳理自學,此處略去。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堂 總結 【過度】請同學們依照圖示,討論總結,并在作業本上試著畫出大氣受熱過程的三個主要環節。要求只畫出三個主要環節,略去削弱作用和大氣輻射等枝節。 【總結】: 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2、地面輻射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3、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學生討論,作圖總結】 圖示總結大氣的受熱過程,直觀易懂,省去細枝末節,便于學生理解應用與拓展 【應用與拓展1】多云的夜晚氣溫比晴朗的夜晚高的原因。 【應用與拓展2】 農民伯伯以熏煙的形式防止植物凍害的原理。 【學生討論,回答拓展1】 夜晚多云,大氣逆輻射強,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好。 【學生討論,回答拓展2】 熏煙可以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空氣分子增多,可以加強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以致于大氣逆輻射作用增強,最終增強了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防止讓農作物遭受凍害。 應用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熟能生巧,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地理對生產生活的指導作用,學習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 學 環 節 教學活動 設 計 意 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板書設計 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短波輻射及其作用 1、使地面增溫 地面長波輻射及其作用 1、使大氣增溫 2、是近地面大氣直接的熱源 大氣逆輻射及其作用 1、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作業布置 完成本節相關作業練習 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大氣的保溫作用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