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地球的運動 第二節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目標】1.說出晝夜交替的成因,說明晝夜交替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說出分區計時對時區劃分和日期變更的規定,學會根據區時計算不同地區的時差。3.說明地轉偏向力及其對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運動方向的影響。4.說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原因。5.解釋四季更替及其原因。6.說明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教學重難點】根據觀察描述當地晝夜現象、晝夜更替現象的相關特點(重點)。觀察當地日常生活相關時間的事項,認識地球自轉產生的時差現象。(重點)掌握地轉偏向力的規律。(重點)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理解晝夜交替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難點)運用實例,理解時間和日期相關問題的計算。(難點)【新課導入】【呈現資料】利用教材導入的情境設計,提供此事的相關資料(如下),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上的出事位置,提問:為什么美國空軍先進戰斗機在越過180o經線時導航失靈,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2007年2月,12架美空軍F-22“猛禽”新型隱形戰斗機飛離夏威夷希卡姆空軍基地,前往日本沖繩島,這也是這種高科技戰斗機首次海外之旅。剛開始,一切都風平浪靜,飛行員心情也不錯。然而,當“猛禽”戰斗機機群越過180o經線時,一些飛行員發現導航系統出現故障。飛機上的多個電腦系統發生了崩潰,燃料分系統、導航、部分通訊系統完全失靈。這種世界上最先進戰斗機一下子變成了“瞎子”,似乎又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原始狀況。幸運的是,當天天氣晴空萬里,能見度沒有問題,“猛禽”戰斗機機群調轉方向開始返航,在空中加油機的引導下,安全降落在??房哲娀亍C揽哲娫?8小時內便解決了這一問題,這是一個電腦系統的小故障,有人在編碼中犯了一個錯誤,引發了一系列故障。三周后,編碼問題得到解決的“猛禽”戰斗機機群再次飛往日本,這一次按計劃到達沖繩島。前美國空中國民警衛隊高級官員唐納德-謝潑德說:“對電子儀器的信任改變了試飛程序,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br/>讓學生做討論,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新課講解】一、晝夜交替和時差1.晝夜交替(1)原因①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②地球不停地自轉(2)周期一個 太陽 日,時間為 24 小時2.晨昏線(圈)(1)概念:⑤甲: 夜半球與⑥乙: 晝 半球的分界線(圈),圖中的AOB線為 晨 線。(2)特點①平分 地球 ,平分 赤道 ,赤道上永遠晝夜 等長 。(2)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角為 0° 。(3)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 垂直 ,因此直射點緯度與晨昏線和緯線切點的緯度互 余 ,如圖2的β為直射點緯度,與E點緯度互 余 。晨昏線與經線圈的夾角(α)變化范圍為0°~23°26′,且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相同,即圖2中∠α=∠β。(4)晨昏線在二分日時與經線圈 重合 ,在二至日時與極圈 相切 。3.地方時(1)成因:地球自西向東⑧ 自轉 ,同一緯度地區⑨ 東邊 的地點比⑩ 西邊 的地點時間早。(2)規律經度每隔15°相差 1小時 ,經度每隔1°相差 4分鐘 。(3)光照圖中,特殊經線的地方時的確定,以下圖為例:①晝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 12 時,如ND。②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 24 時(或 0 時),如NB。③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 6 時,如NC。④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 18 時,如NA。4.時區和區時(1)時區劃分:圖中共可劃分 24 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A是 中 時區,B是 東一 區,C是 西一 區。(2)區時:每個時區 中央經線 的地方時。(3)北京時間: 東八 區的區時( 120°E 的地方時;北京所在時區的區時)。(4)區時的換算:圖中B與C相差 2 小時。(5)中央經線的計算: 15° ×n(n為時區數)(6)某經線所在時區的計算:經度÷15°①如整除, 商 為時區②如不能整除,余數小于7.5,則 商 為時區;余數大于7.5,則 商+1 為時區。4.日界線①國際日期變更線:原則上以 180° 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計算方法:西 進 東 退②0時經線:向東進入 新 一天,向西進入 舊 一天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的偏轉1.偏轉原因: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其特點只改變 水平 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影響其速度。2.偏轉規律:北半球 向右 偏,南半球 向左 偏,赤道上 不 偏轉。3.產生影響:地轉偏向力在大規模氣流和水流的水平運動中表現得最為明顯。4.應用河流沿岸人類活動的選址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沖刷侵蝕右岸,在左岸淤積,故港口、防洪堤壩一般建于 右 岸,聚落、挖沙場宜選在 左 岸(如下圖)。正午太陽高度重難點突破相關概念介紹地平面:大地的水平面。地平面是一個假想的平面,在觀測者處與地球半徑垂直,以觀測者為中心無限延展。地平線:經過某點的地平線與經過該點的地球半徑垂直。太陽高度(角):太陽光與地平面(線)的交角。太陽高度角的意義:太陽高度角大,地表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多;太陽高度角小,地表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為12點(正午)的太陽高度角,也是一天內最大的太陽高度角。2.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變化(1)讀左圖,觀察直射點的位置;描述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圖形見下面)(2)讀中圖,觀察直射點的位置;描述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3)讀右圖,觀察直射點的位置描述春分(秋分)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4)總結歸納: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變化規律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某一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H = 90°—緯度差(緯度差為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差)注意:若直射點與所求點位于同一半球,則該緯度差為兩地緯度之差;若直射點與所求點位于不同半球,則該緯度差為兩地緯度之和。例: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四、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由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太陽輻射在一年中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形成四季;太陽輻射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呈有規律遞減,據此可劃分為五帶。1、四季更替從天文含義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冬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短、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節的過渡季節。為了使季節劃分與氣溫年內變化相符合,北溫帶的許多國家在氣候統計上把3、4、5三個月劃分為春季,6、7、8三個月劃分為夏季,9、10、11三個月劃分為秋季,12、1、2三個月劃分為冬季。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2、五帶劃分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板書】【課后反思】本節內容在高一年級屬于難點中的難點,不能從理性思維讓學生快速掌握,只是客觀的形象的讓學生觀察、了解,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粗略的理解一些理論,知識的升華還需繼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