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俄國的改革【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1單元第2課俄國的改革 (1課時)【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了解俄羅斯國家統一的基本過程,掌握彼得一世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質及影響,感悟改革對俄國歷史的促進作用。2.通過研讀史料,分析概括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內容,培養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3.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設計說明:依據教材和學情,對本課課標要求進行分解。將“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分解為:目標1“了解俄羅斯國家統一的基本過程,掌握彼得一世與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背景、性質及影響,感悟改革對俄國歷史的促進作用”,目標2“分析概括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內容”,目標3“知道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同時設計了行為條件“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地圖和研讀史料”、閱讀教材,實現從目標中看得見教,看得見學,并將目標指向“培養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目標的三維敘寫。【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資源與建議】本課從彼得一世改革、廢除農奴制兩個方面介紹了俄國的改革。1861年改革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任務二、任務三突出重點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說過的一句話:“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引導學生思考普京為什么會佩服彼得大帝,順勢導入本課的學習。【設計意圖】激發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二、講授新課結合課本,了解俄羅斯國家的演變過程,了解俄國的社會現狀,知道俄國在改革以前是一個落后的農奴制國家,了解農奴的處境。任務一:閱讀教材第6-8頁的內容和下列史料,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目的)、措施、影響。(指向目標1、2)材料展示:17世紀末落后的表現:軍事上:只有陸軍沒有海軍經濟上:只有21個手工工場政治上:部門職責不清,貪贓枉法文化上:識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識字的居民也只占23.6%目的:措施:(1)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材料展示:俄國在斧頭的敲擊聲和大炮的隆隆聲中作為一艘新下水的軍艦進入了歐洲強國的行列——普希金影響:任務二:閱讀教材第8頁的內容和下列史料,分析廢除農奴制改革的原因、目的。(指向目標3)原因:目的:性質:任務三:閱讀教材第8頁的內容找出改革的時間、人物、措施,完成下列內容。(指向目標3)4.時間:______年,5.人物:___________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6.內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材料:1861年2月19日標志著從農奴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新的資產階級的俄國的開端。——列寧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列寧影響:本課總結展示本科知識結構,【設計意圖】總結本課相關知識點,從整體上把握書本內容。四、檢測與作業1.列寧說,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種獨特的嘗試”。這指的是( )A.使用野蠻手段推行資本主義制度B.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廢除沙皇專制C.引進西方成果擺脫封閉落后局面D.廢除農奴制度鞏固沙皇專制統治2.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后,沒有遇到俄國貴族的強烈抵抗,也沒有發生內戰,僅憑沙皇的一紙法令就能完成。俄國改革沒有遇到貴族強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貴族與農奴矛盾未激化B.貴族對農奴處境的同情C.貴族是改革利益獲得者D.貴族力最弱小無力對抗3.《新全球史》中寫到:“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農奴制)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國的大國地位,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使俄國社會在19世紀最后十年發生了轉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農奴制阻礙了俄國發展B.沙皇專制統治結束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國大國地位學后反思總結1861年改革的性質(對比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本課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考試的常考點,加強背誦,多做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