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獨特的裝扮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材料和創作的關系,通過制作面具發現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征。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捕捉和發現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感、 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 自我教育目標:積極的參與美術活動。重 點 難 點 重點:1.發現材料、認識材料、運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表現形式和制作方法。 難點: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課堂教學實施設計 1.導入: 教室掛面具進行裝飾。 (1)師(戴面具):大家知道我臉上戴了一個裝飾品,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答:面具) (2)師:上課之前大家想一個問題,在電影,有哪些角色是戴面具的?(生答:蝙蝠俠,鋼鐵俠等) (3)師:那么面具是做什么用的呢?(學生思考) 設計意圖:以興趣做先導,運用提問法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面具的定義及意義 (1)展示教學目標 (2)什么是面具?面具是指在文娛表演或化裝舞會上,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變為特定形象的用具。 (3)我國有哪些戲劇用到了面具?(生答:京劇、川劇等) 3.中國古代幾種面具戲劇的形式由來及意義: (1)儺戲(視頻展示儺舞)祭祀儀式、戲劇表演。古時候人們迷信鬼神,認為鬼怪是恐怖的,因此為了驅趕鬼怪就做出他們自認為更恐怖的面具戴在臉上,跳驅趕鬼怪的舞蹈,在舞蹈的過程中嘴里發出“儺”的聲音,所以該舞蹈叫做儺舞,戴的面具叫儺舞面具。 (2)蘭陵王面具 威懾敵人。北齊將領高長恭驍勇善戰,被封爵蘭陵郡王。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因此在戰場上被人嗤笑,為了震懾敵人,蘭陵王戴上了凌厲的面具。 (3)貴州彝族“撮泰吉”迎吉祥,祈豐收。 (4)總結面具作用: 古代:祭祀、威懾敵人、迎吉祥、戲劇表演等 現代:娛樂、裝飾等 4.連線游戲(分組) 5.制作面具的步驟 (1)選擇合適的白胚,將自己喜歡的主題用單線的形式描繪出來,并進行簡單黑白上色。 (2)上色。注意顏色鮮明,效果強烈。 (3)上色結束。看整體效果。 (4)做出配飾,調整面具形狀。 6.體驗、展示、交流 (1)每組同學依次上臺表演本組節目 (2)師: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為什么?或者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 的節目?為什么?(學生交流體會,贊美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 設計意圖:通過節目的表演活動,體驗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 表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帶來的樂趣。從活動中了解了他人, 了解自己。 6.課堂小結 (1)我們所做的面具是對環境的保護—廢物利用; (2)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 (3)歡歌勁舞、交流情感。 板書設計: 獨特的裝扮 造型特點 制作步驟教學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