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城鎮中學美術優秀案例 傳統文化傳承《方寸鈐記-藏書印》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方寸鈐記----藏書印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⑴、知識目標:了解中國篆刻藝術的形式、審美,并能簡單的掌握技法。了解討論與讀書有關的場所,名人軼事,認識讀書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⑵、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懂得藏書印制作的基本技法和步驟。 ⑶、情感目標:通過對藏書印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藏書藏的興趣,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學生情操。 1、教學重點 中國篆刻藝術的形式、審美。 2、教學難點 刻制藏書印的刀法及審美課前準備 刻刀、生宣紙、印泥、石材、塊狀蔬果、墨汁、盤子。學法指導 情境導入法 談話法 示范法 問答法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堂設計意圖教 學 過 程 課前準備: 刻刀、生宣紙、印泥、石材、塊狀蔬果、墨汁、盤子。 一、情景導入: 1、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國家寶藏的視頻,內容國畫、書法等。 2、利用多媒體出示與讀書活動相關的圖形資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我國文明進程的輝煌史實、成就和傳統。 3、簡介中國篆刻藝術的發展歷史背景和分類。適時引出與讀書、藏書、愛書有關的藏書印藝術,引導學生了解藏書印的由來和發展情況,并欣賞作品。引出新課《方寸鈐記-藏書印》 二、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藏書印的結構、功用、審美特征,以具體作品為例,分析其內容表達的內涵和意蘊。(師生互動) 2、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藏書印的篆刻的布局、篆刻的審美、篆刻的形式。為此,我將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補充說明藏書印一般分朱文和白文兩種,印章的文字鐫刻成凸狀為朱文或陽文,印章的文字鐫刻成凹狀稱白文或陰文。 3、學生欣賞歷代篆刻名印。 4、介紹工具材料,示范刻法、刀法:沖刀法、切刀法。 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學生練習階段 體驗,臨摹印章。可以用石材、塊狀果蔬。 進一步的使學生了解中國篆刻藝術的形式、審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提高民族自豪感。 練習要求: (1)學生分組練習 (2)注意安全、要認真、細致。 (3)巡回指導:要采取分層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都獲得個體發展。 四、展示評價 師評、自評 五、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重難點,強調在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準備工具、材料 讓學生仔細觀看,感受博物館國寶帶來的震撼,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交流中讓學生用觀察、分析、歸類的方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認識讀書與自身文化修養及長遠發展的重要關系。 學生互動分析 學生分辨出一種是凸狀,一種是凹狀,篆刻刻法分朱文、白文。 一方藏書印中,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布局構圖,并有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更有藏書者的情致與個性,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 討論藏書印的豐富文化內涵, 學生通過討論得知藏書印是書法、 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合的藝術。 ( 模仿練習刻法、刀法 分組練習,用塊狀蔬菜水果體驗篆刻,、 ,注意安全,部分優秀的學生嘗試石 頭篆刻。 學生分小組展示鈐印作品,自評, 互評。 引導學生觀看國家寶藏的視頻,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介紹篆刻的歷史發展,擴大課堂容量。 教師親自示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反復的示范,突破課程難點學習。同時也啟發學生探索篆刻藝術。 模仿練習,注意安全,采用多種材料篆刻,對學生進行分層優化。 學生自評,老師引導學生去評價。課 堂 板 書 ↗章法 右為上 疏、密 方寸鈐記-藏書印→刻法 陰 白文 陽 朱文 ↘步驟 1、制稿 拓稿 刻制 鈐印教 學 反 思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只要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都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能讓學生自己解答的問題,都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去解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一直處于一種主動的、自由的學習狀態,他們才會樂學、愛學。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要采取激勵、引導、表揚等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能在創作實踐中獲得快樂、獲得成就感。(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