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第一課 造型的表現力教學思路:本課是一節欣賞評述課。教材從線條、明暗、體量和空間四方面介紹了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涵蓋建筑、雕塑、繪畫和工藝等藝術形式。旨在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引導學生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豐富的表現力。課程設計中安排了許多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建筑、雕塑、繪畫等作品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對身邊的美的感知能力、學會發現美、欣賞美、提高審美能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豐富的表現力。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欣賞感受、比較分析、交流評述等學習形式,鑒賞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現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造型表現力,培養學生的對美的感知能力、學會發現美、欣賞美、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線條、明暗、體量、空間作為造型基本要素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本節課側重線條展開分析。四、教學難點:靈活運用造型要素,用恰當的語言評述美術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現特點。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范圖等。六、教學流程:啟發——欣賞——討論——評述——總結——拓展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說明引導階段 1.學生兩分鐘用線體驗簡單的造型活動,教師簡單點評總結。2.藝術家在創作美術作品時,除了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還要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來表現。造型作為創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豐富的表現力。3.板書課題——造型的表現力。 實物體驗線為造型的基本表現方式。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注意到以線為造型的基本表現方式。發展階段 造型表現的基本要素:線條、明暗、體量、空間1.線條:展示一組兒童線描、禪繞畫、白描和動漫作品。討論小結:不論是普通兒童的繪畫創作,還是著名畫家的繪畫創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 ,例如線條、明暗和空間等,來進行表現,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藝術語言。線條在繪畫、設計、建筑、雕塑等藝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回顧人類藝術的發展,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線條作為重要的造型要素,貫穿了世界藝術的發展史。無論是原始繪畫,還是現代繪畫;無論是東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都將線條作為重要表現語言。線條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著我們?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無論繪畫還是文字都是從線條的描繪開始的。不同形態的線具有不同的審美情趣。簡練的線——清晰、明快;圓潤的線——輕松、愉快;殘缺的線——古樸、渾厚;剛勁的線——強悍、律動。豐富的線條語言,不僅塑造了“形”的特征,而且還表達除了物象不同的質感特征。線條富有節奏感、韻律感,具有裝飾性。比較下列作品中的線條,分別帶給你了什么樣的感受?●《天王送子圖》中國畫 局部 唐 吳道子 ●《韓元仙仗圖卷》中國畫 局部 宋代 武宗元●《菩薩立像》石雕 唐代●《宴罷》裝飾畫 古希臘●《古根海姆博物館》(建筑) 現代 弗蘭克.蓋里(美國)●結合《大魚海棠》電影和當地土樓建筑作品分析。總結:線條是美術創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繪畫、設計、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2.明暗是塑造形象空間和體積的一種藝術語言。●出示素描作品《石膏球體》,對比畫面中的兩個球的差別,總結明暗在美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對比作品《圣母瑪利亞》素描 達芬奇 意大利與《女人像》線描 馬蒂斯 法國提問:兩幅作品的表現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賞析靳尚誼《塔吉克新娘》與《青年女歌手》總結: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光線照射必然會造成物體受光的不規則性,從而產生明暗變化。自達芬奇總結出,“明暗轉移法”后,他就成為西方繪畫表現立體感的重要藝術語言之一。3.體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實物的物質體積。體量的差異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永定客家土樓——承啟樓》(建筑)●《埃及金字塔》(雕塑)4.空間建筑、雕塑以實體空間關系體現不同的視覺效果,而繪畫作品則是在二維的平面上虛擬性地表現出空間感。●雙環(雕塑)亨利.摩爾(英國)平面繪畫通過透視關系在畫面中營造一種“三維真實”。●阿爾讓特伊的大道(油畫) 近代 西斯萊(法國)●3D街頭繪畫 庫爾特.溫納 圖像藝術家(美國) 近大遠小 近實遠虛 從學生熟悉的作品導入線條在美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討論、分析長垂流暢、遒勁有力。柔美。疏密有致,裝飾感。欣賞與評述結合龍巖土樓取景的暑假熱播國產電影《大魚海棠》分析建筑的線條美。通過對比感受明暗在素描和色彩等美術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實物感受體量差異產生的不同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 明確概念開闊學生視野,打開思路。理解不同線條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藝術家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線條,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體現這些線條豐富的表現力。結合學生熟悉的場景和畫面來分析課堂知識,引發學生對本土美術資源的關注,從而對建筑美有一定的共鳴。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了解明暗的特征及其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感受體量產生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理解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評述階段 1.欣賞、感受與評述: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賞析方法,對你手中的圖片或美術作品進行討論,體會各種表現手段在藝術造型中的作用。討論結果每組派1各代表發言。2.教師點評、小結。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和交流 運用所學知識賞析美術作品總結拓展 總結本節課知識點,為下節課教學做好鋪墊。八、教學板書九、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準備在PPT的設計和知識點的分析上花了較多心思,教材從線條、明暗、體量和空間四方面介紹了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涵蓋建筑、雕塑、繪畫和工藝等藝術形式。將重點安排在線條、明暗、體量、空間作為造型基本要素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本節課側重線條展開分析。從課堂中學生分組評述來看,學生用所學知識對作品的賞析與評價還是掌握得不錯,從最后的課堂效果來看,知識容量偏大了些,選擇的作品偏多,不夠精練。備課時對作品的選擇再多加斟酌,作品適量再精減些,多留些時間讓學生分析和評價作品,教學效果會更好。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