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課稿一、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中,教材將促進學生個性和能力發展放到了中心位置;新課標積極倡導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因此,我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與方法,培養學生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或者通過情景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等方法來學習歷史課程所以對于該課的設計,我從教學設計情境化、歷史知識基礎化、能力培養重點化、知識情感體化,教學時代化這五個方面進行了設計和實踐。二、教材分析《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選自部編教材歷史八年級第三單元第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屈辱歷史,和一部國人的自救運動的事實,這為過渡到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教材(第38頁到41頁)主要通過”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民主義"等內容來呈現,書本系統的介紹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和政治思想,并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感情,是本書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三、學情分析鑒于學生初次學習中國近代革命史,這一歷史時期的國情比較復雜,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講故事、看視頻、看圖片,演小品等直觀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本堂課的學習。四、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孫中山憂國憂民、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民族意識,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能力目標 :通過收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歸納的能力3、認知目標:孫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動 同盟會的形成和三民主義內涵 五、重點難點本著八年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孫中山在不同年齡段的革命事跡,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品質。教學難點: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這一歷史時期的國情比較復雜,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有一定難度。六、教法特點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握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聯系歷史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七、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1、以“孫大炮”引出話題(孫中山當時的綽號)2、讓學生分組討論孫中山為什么會獲得這樣的綽號3、通過閱讀書中小字部分,大體了解孫中山的英雄事跡 并鼓勵猜對綽號的同學。(補充板書: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活動(一) 少年時,國外求學“醫人”醫國”1、首先通過講述孫中山少年時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孫中山少年求學的經歷(板書: 國外求學)(二)青年時,憂國憂民,尋找救國出路。、學生繼續閱讀P39第一小段,孫中山是如何救國 (板書: 上書改革轉向革命) (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三)壯年時,武裝革命 堅不拔。、學生繼續閱讀P39第二小段,采用何種手段推翻清政府 情景小品組織三個學生分別表演孫中山,孫中山救治的病人,李鴻章,來體現孫中山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救國理念的變化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四) 思想傳播1、通過閱讀課文P39第四段并填寫PPT中的表格了解資產階級革命著作(板書: 章麟 鄒容 陳天華)(五)政黨成立1、通過閱讀課文P40第二段并填寫PPT中的表格了解與政黨相關的知識 (板書: 時間、綱領指導思想、機關報、性質)(六) 拓展延伸1、出示興中會的舊址,學生感受進行武裝革命 的阻力2、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看出孫中山為了革命付出的努力和生活的艱辛。)節選自電影《孫中山》 教學視頻: 孫中山3、小結: (對照板書進行總結)引出”天下為公”革命思想,一心想著讓人民大眾過上好生活取得偉大的貢獻(七) 課堂小結,回歸生活,提升感悟對照板書再次總結孫中山的革命、愛國精神;同時播放全國各地、海外華僑用不同形式來紀念孫中山的視頻,激發學生對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輩的敬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