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說課稿我說課的題目是《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以下我主要從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與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是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 4 課的教學內容。洋務運動是清朝的統治階級為了拯救沒落腐朽的封建統治掀起的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自救運動,這場運動持續了幾十年,雖然最終失敗,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篇章。所以本課在教材中乃至整個中國近代史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二、說學情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能力和方法,并且對中國近代史的特點有初步的掌握。但是對于復雜的歷史現象理解不夠深刻,缺乏辯證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采用豐富的直觀史料,幫助學生理解。三、說教學目標基于教材與學情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了解洋務運動的背景,說出洋務運動前期和后期的時間、口號、興辦的企業,正確評價洋務運動。【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正確評價洋務運動,提高團隊協作和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在面對外來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凸顯的狀況下,積極思考國家的富強之路,學習他們的愛國、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四、說教學重難點為了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洋務運動的內容。【難點】 正確評價洋務運動。五、說教學方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六、說教學過程過渡語:接下來,我來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當中,我注重突出重 點、突破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一:導入新課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為此,在上課伊始,我會分別出示《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軍艦的圖片,請學生觀察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能直觀的發現以前的木制船隊變成了鋼鐵巨艦。接著追問: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一向固步自封的清政府是如何效仿西方進行改革的呢?進而導入新課。【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的對比,同學們能夠直觀的看到變化,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提問,激發對本課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環節二:新課教學(一) 背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提問是教學活動所必須的心理基礎。通過提問,可以推進教學,使學生在思考的同時,產生學習興趣。我將請同學們回顧之前所學的太平天國運動和兩次鴉片戰爭,想一想清政府現在的處境,并引導同學們從國內國外兩個方面回答。學生回答后我會繼續追問:面對如此窘境,清政府將如何挽救其搖搖欲墜的統治呢?那么洋務運動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其目的何在?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自主探究。【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內容較簡單,我首先給出相應線索,并拋出具體問題作引導,不僅培養了學生們自主探究的能力,還能增加學生們的學習效能感。(二)內容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但是條理比較清晰,主要包含了工業、教育和軍事三方面的內容。對于工業方面的內容,學生可能會感到頭緒繁雜,不容易記憶,因此我會在多媒體上以填寫表格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對比洋務運動前期和后期的時間、口號、興辦企業等方面的內容,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進行歸納總結。通過表格的繪制,可以使繁雜的歷史知識更加條理,清晰,便于學生掌握。在了解完洋務運動的主要企業后,我通過PPT展示出洋務運動在學校、留學生、翻譯等各方面的發展,并通過人物詹天佑使學生認識到留學生中的愛國代表人物,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隨后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洋務運動企業性質的認識,我將用多媒體補充展示江南制造總局和輪船招商局相關的史實,并提問: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和民用企業分別具有怎樣的性質,談談你的認識?學生思考回答后我會總結:前期為官辦,后期為官督商辦的性質,并補充講解洋務企業的弊端與不足。在洋務運動開展后,清軍的新式海陸軍也建立起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書中內容,總結新式海陸軍的主要成果,初步認識洋務運動帶來的變化。(三)評價這部分知識是本課的難點,理論性較強。我將采用史料分析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關于輪船招商局和湖北織布局的相關史料,以及“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資料 、請學生閱讀史料并以歷史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5 分鐘后派小組代表進行回答。討論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從積極和消極等角度展開思考,教會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問題。學生回答后,進入生生互評的環節,最后老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并總結得出: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的統治,加之內部的腐朽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生生間的互評、老師的總結評價,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突破這一難點,增強學生團隊協作和探究的意識。 這一環節能夠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1. 小結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將課上的知識有效的傳達給學生。因此在小結環節我采用了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2.作業布置。在課程的最后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課下請同學們搜集洋務運動代表人物的相關事跡,創辦一期以洋務運動為主題的板報。(或者撰寫以洋務運動為主題的歷史小論文,其他課時均可布置這樣的作業!)二次修訂內容:1、關于洋務運動工業部分的內容處理,用“參觀洋務運動歷史博物館”的方式,由小講解員帶領大家梳理,這樣比用表格概括更生動。2、關于軍事和邊疆危機部分的處理,可以采用播放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效果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