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人在社會中生活1.地形符號“▲”表示A.山脈 B.水電站 C.水庫 D.山峰2.下列關于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差異的表述,錯誤的是A.人口性別構成的差異 B.人口生活方式的差異C.人口職業構成的差異 D.人口密度的差異3.讀下邊某區域沿89°E地形剖面圖。該區域的地勢起伏特點是A.東高西低 B.西高東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4.甲圖比例尺為1∶400萬,乙圖為1∶800萬,則A.乙圖表示地區范圍小、內容詳細 B.乙圖表示地區范圍廣、內容簡略C.甲圖表示地區范圍廣、內容詳細 D.甲圖表示地區范圍小、內容簡略5.卡塔爾世界杯于2022年11月隆重舉行。觀察下圖,以下關于卡塔爾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卡塔爾緯度低,氣候炎熱②卡塔爾居民多為黑色人種③比賽場地多沿半島海岸分布④卡塔爾位于亞洲西部的波斯灣地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 聚落的類型包括A.鄉村和工廠 B.牧場和城市C.鄉村和城市 D.牧區和林場7.2018年8月22日,浙江省437名援疆教師赴新疆阿克蘇支教。這是屬于(▲)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8.觀察下圖中,林地在耕地的( ) A.西南方向 B.東北方向 C.正北方向 D.東南方向9.“禪讓”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是( )A.推舉的辦法 B.戰爭的辦法 C.考試的辦法 D.競選的辦法10.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增強、價值觀念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這段材料說明了A.人人都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B.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C.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D.人人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1.下列圖例是小明從中國地圖上描畫下來的,可能描畫錯誤的是( )A. B.C. D.12.由于玉環市旱情持續,市政府啟動二級抗旱響應,從2017年12月23日開始對大麥嶼 區域執行“隔3供1”方案。這反映了我市存在的問題是A.生態破壞 B.環境污染 C.資源短缺 D.資源利用率不高13.在河姆渡遺址出土了豬紋陶缽,據此推斷該處原始居民會( )A.建造房屋 B.種植作物 C.制造陶器 D.養蠶繅絲14.若地圖的圖幅相同,則下列比例尺中能讓地圖內容最詳細的是A.圖上1厘米等于實地距離5千米 B.C.百萬分之一 D.1/10000015.生活在鄉村的人們,生產生活各具特色。下列活動在鄉村較為少見的是( )A.到門前的山上打獵 B.到附近放牧牛羊C.在附近乘地鐵上班 D.在屋后的菜園澆水衢州市的初中生王海,想在假期到北京去看望外婆,順便好好游一游首都北京。但是爸爸媽媽都要上班,不能陪他一起去。于是他決定單獨行動。據此回答小題。16.出行前,王海應該查閱哪種地圖才能知道北京和衢州的方位( )A.衢州交通圖 B.北京交通圖 C.中國政區圖 D.北京市地形圖17.為了給外婆一個驚喜,王海沒有告訴外婆自己到北京的時間。他應該選擇以下哪種地圖,才能知道到外婆家(八寶山)的乘車路線( )A.北京市旅游圖 B.北京市政區圖C.北京市交通圖 D.北京市地形圖18.下列內容體現了社區管理功能的是( )A.福田社區開展成人職業技術培訓B.蔚藍海岸社區保安夜間巡邏C.梅林社區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D.桃源居社區舉行乒乓球賽19.當時實行什么制度使堯舜禹依次成為部落首領?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察舉制讀我國東部季風區某地等高線(米)地形圖(下圖),回答以下各題。20.圖中四條河流,哪條是不存在的?A.① B.② C.③ D.④21.圖中C代碼代表的山體部位是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22.關于A、B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如果A、B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那么他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120米B.A在B的西北方向C.A地比B地的年降水量多D.A地海拔比B地海拔高23.通過比例尺,我們可以確定實際事物在地圖中縮小的程度。(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試題分析: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各種地圖所表示的內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是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地形符號“”表示山峰考點:圖例和注記2.A【詳解】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城鄉差異主要表現在:人口密度的差異,城市一般人口數量大、密度高,鄉村則反之;人口生活方式和職業構成的差異,鄉村居民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形式,而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方面的工作;人口性別構成不屬于城鄉差異,排除BCD,A項正確。故選A項。3.C【詳解】結合圖示中的海拔數據40°N,30°N 得知:緯度數小的地區位于南面,地勢高,緯度數大的地區位于北面,地勢低,該區域的地勢特點是:南高北低。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4.B【詳解】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據題干可知:甲圖比例尺大于乙圖,則圖幅相同,甲圖表示地區范圍小、內容詳細,乙圖表示地區范圍大、內容簡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5.C【詳解】卡塔爾位于回歸線附近,緯度低,氣候炎熱,①正確;卡塔爾居民多為白色人種,②錯誤;讀圖可知,比賽場地多沿半島海岸分布,③正確;卡塔爾位于亞洲西部的波斯灣地區,④正確;①③④正確,故選C。6.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鄉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對分散,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C符合題意;工廠、牧場、牧區、林場均不是聚落的類型,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C【詳解】本題考查區域聯系的相關知識。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局限于物產方面,還包括經濟、文化、信息、技術和人才等各個方面。物產交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A錯誤。信息交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錯誤。援疆教師赴新疆阿克蘇支教,這是屬于人才交流,C正確。技術交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8.C【詳解】要讀懂地圖,一定要學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來確定方向,經線指示的是東西方向,緯線指示的是南北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指向標指的箭頭一般指向正北方向;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通常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讀圖可知:該圖有指向標,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指向標指的箭頭一般指向正北方向,林地在耕地的正北方向。故C符合題意。9.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后,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于舜,推舜為帝,這種推讓,歷史上稱為“禪讓”。故A符合題意;禪讓制屬于推舉,不是戰爭的方式,排除B;考試辦法是科舉制度,排除C;競選不符合禪讓制的特點,排除D。故選A。10.C【詳解】本題考查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依據教材知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所以A符合題意;題文重在強調人的社會化過程,其余選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應排除;所以本題選擇A。11.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據圖可知,A表示的是河流湖泊,B表示的是鐵路,C表示的是長城,公路用表示,D表示的是水庫,因此,C項符合題意,AB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12.C【詳解】材料“由于玉環市旱情持續,市政府啟動二級抗旱響應”體現的是水資源短缺,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13.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河姆渡遺址出土了豬紋陶缽,據此推斷該處原始居民會制造陶器。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故C符合題意;“豬紋陶缽”只能說明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不能說明建造房屋、種植農作物以及養蠶繅絲,排除A、B和D。故選C。14.D【詳解】地圖是地理第二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個要素,其中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上實際距離,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詳細,以上四個比例尺中,圖幅相同的情況下,1/100000是比例尺最大的,表示的內容最詳細,故選D。15.C【詳解】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差異大,生活在鄉村的人們隨去可見打獵的,放羊的,澆菜的,但是沒有地鐵,地鐵屬于城市景觀;C符合題意。【點睛】區分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16.C 17.C【解析】16.中國政區圖有明確的行政區域劃分,要想知道北京和衢州的方位,應該查閱中國政區圖,C選項正確,ABD選項均不能滿足了解北京和衢州方位的要求,排除。17.外婆家在北京,要知道到外婆家的乘車路線,應選擇北京市交通圖,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18.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蔚藍海岸社區保安夜間訓巡邏,故B正確。福田社區開展成人職業技術培訓屬于社區的教育功能,故排除A項。梅林社區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屬于社區的服務功能,故排除C項。桃源居社區舉行乒乓球賽屬于娛樂功能,故排除D項。故選B。19.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堯舜禹是部落時期首領,通過禪讓制成為部落首領,A正確;分封制是西周開始的。B錯誤;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C錯誤;察舉制是漢武帝時期開始實施的人才選拔制度,D錯誤。綜上故選A。【點睛】20.B 21.C 22.C【分析】20.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①③④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屬于山谷。②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是山脊。河流出現在山谷中,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21.C處等高線重疊,屬于陡崖,故C符合題意;山谷是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山脊是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排除AB;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分為鞍部,排除D。故選C。22.A處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故C符合題意;甲乙兩地圖上距離為3厘米,由比例尺1:40000,則兩地世紀距離為3厘米 40000=120000厘米,即1200米,排除A;由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向判斷,A在B的東南方向,排除B;AB處在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同,排除D。故選C。【點睛】23.正確【詳解】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在地圖上能幫助我們確定實際景物在圖中縮小的程度,故判斷為正確。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