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說課稿我說課的題目是《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是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16課的內容。本課由“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以及“工農武裝割據”三個子目構成,主要介紹了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經過反思和探索,繼續領導中國革命并走出了一條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對于中國革命而言具有深遠的影響。二、說學情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八年級的學生,經過前面1年的歷史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中國歷史基礎知識,但是對問題的認識仍然有限,深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多加引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三、說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識記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兩次起義的領導人、時間、地點和結果;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過程與方法】通過收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的有關史實,提高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學習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過討論交流,回答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綜合歸納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做出了偉大貢獻,從而激發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四、說教學重難點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難點】中國為什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五、說教學方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史料分析法、談話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通過啟發式的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六、說教學過程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一:導入新課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采用生活實例導入法導入新課。我首先會播放國慶閱兵的視頻片段,請學生認真觀看,體會中國軍隊的強大,同時提出問題:中國的建軍節是哪一天 我國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建軍節呢 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順利的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播放視頻能拉近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問題的提出,比較貼近生活,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投入新課的學習。環節二:新課教學(一)南昌起義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出示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員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面對這種白色恐怖,中國共產黨是怎么回應的 使學生感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是南昌起義的背景。對于南昌起義的過程,我則準備播放《建軍大業》的視頻片段,請學生認真觀看,總結歸納南昌起義的過程,視頻播放之后,我會出示南昌起義示意圖,請同學們結合示意圖為大家進行解答并識記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主要的經過。對于南昌起義的影響,我會展示“軍旗升起的地方”等材料,請同學們思考南昌起義的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歸納: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1949年,中央確定8月1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設計意圖】通過自主閱讀材料,提取歷史信息,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歷史圖片的運用,能夠豐富教學手段,采用多種方式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講述八七會議的時候,我會采用小記者播報的形式進行講述,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知識進行自學,之后請同學們擔任歷史小記者對會議進行報道,使同學們了解會議的主要內容: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并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對于秋收起義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本進行歸納和總結,總結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者、結果等內容,并提出問題:秋收起義進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決定 結果如何 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和秋收起義示意圖,回答出: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改向井岡山區進軍。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我會繼續引導:朱德、陳毅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在了解了基本史實之后,我會繼續提問: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中國以后的革命道路要何去何從 中國為什么要走這樣的道路 接下來我會給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示參考史料,并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和指導,討論結束之后我會請學生代表發言,并對其回答進行評價。學生通過討論可以認識到:失敗的原因是城市敵人力量強大,而農村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為了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我們只能走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條道路,是當時唯一正確的選擇。【設計意圖】通過召開記者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度,而通過小組討論,可以認識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必要性,并且能夠提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三)工農武裝割據接下來我會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毛澤東為鞏固和擴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閱讀課文后可以回答出:在井岡山積極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并且我也會強調:“工農武裝割據”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接下來我會出示革命根據地迅速發展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各地的共產黨人也領導了武裝起義,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同時我會讓學生認識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全國性工農政權的一次嘗試。標志著中國大地上存在著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政權,標志著國共對峙局面的形成。【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課文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觀看地圖會容易形成歷史的時空意識,提高讀圖能力。環節三:小結作業1.小結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小結環節我采用了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的方式來加深同學們對本課的理解。2.作業在課程的最后我布置了如下的作業: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根據地建設的資料,下節課分享交流。【設計意圖】本次作業的設計,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情感的升華。七、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以直觀、簡潔為原則,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