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社會歷史的本質【教學目標】1、知道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解勞動的重要性;社會實踐的含義及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2、明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要求;利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3、認同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歷史觀,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事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教學重點】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學難點】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境:人類社會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發的力量,社會歷史則是由有意識、有目的的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社會生活的本質是什么?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什么關系?社會歷史發展有什么規律?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什么?探討和回答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理解社會歷史的本質、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總趨勢,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群眾觀點。那么本節課我們學習社會歷史的本質,揭曉問題的答案。新課講授: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情境:“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語言、思維的產生,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正是由于勞動,人才得以從動物界中分化出來,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思考:結合材料說明勞動在人類產生和發展中起什么作用?(1)勞動創造了人(2)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3)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2.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知識回顧: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歷史觀與哲學的基本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歷史唯心主義(唯心史觀、英雄史觀)思考:為什么以往哲學為什么會在社會歷史領域陷入唯心主義?2.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情境:目前氣候變化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嚴重影響,極端天氣為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海平面上升造成發生災難性洪災的風險不斷增加,臨海城市和國家面臨巨大生存危機,而這些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氣體導致的嚴重后果。針對這樣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做出了到2030年達到碳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并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思考:材料反映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有什么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注意:在階級社會中,反映社會生活的各種社會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帶有階級性。不同階級的社會意識,反映了不同階級所處的特殊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利益。情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思考:那為什么在我國這個先進的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封建主義的落后、腐朽思想殘余,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里能產生先進的馬克思主義?(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不完全同步)②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拓展延伸: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