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的第一課。本單元是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重要節點,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開端。對于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本課包括三個子目,第一個子目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第二子目是“新航路的開辟”,第三子目是“其他航路的開辟”。其中,第一子目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是教學重點;第二子目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本部分內容在初中歷史已經進行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教學時進行概述即可;第三子目是新增內容,可做較為具體的講述。三子目在邏輯上互為因果。二、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過、影響。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及影響,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新航路開辟過程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和學習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辟是歷史的進步,該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味和罪惡感。(2)通過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對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2、教學難點:理解到新航路的開辟與西方社會轉型之間的關系,理解航海家具有冒險開拓精神,學會客觀公正、一分為二的分析歷史中的人和事。四、教學過程情景導入:多媒體展示12世紀與15世紀末的世界地圖,對比后思考:是哪一歷史事件導致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化 生:新航路開辟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教材,告訴老師本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述的是什么 生: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第二部分講述的是“新航路的開辟”,第三部分是“其他航路的開辟”。師:何為新航路?多媒體展示舊航路、新航路概念解讀: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 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這一時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新課講授: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1、經濟根源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材料一:15 世紀末期的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貨幣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王斯德 《世界通史》師: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是什么 預設:西歐各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渴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2、社會根源材料二:馬可·波羅這樣描述中國元朝——一個藩王的宮殿:宮甚壯麗,在一大平原中,周圍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墻垣環之,周圍約五哩(一哩約等于1.6千米)。墻內即此王宮所在,其壯麗之甚,布置之佳,罕有與比。宮內有美麗殿室不少,皆以金繪飾。—— [意]馬可·波羅著,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師:新航路開辟的社會根源是什么 預設:《馬可·波羅行記》激起了多個階級、階層到東方和未知海外實現發財夢(“尋金熱”尋找金銀和貴重商品)。3、思想根源材料三:14——17 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人文主義提倡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提倡人類認只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師:新航路開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預設: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傳播天主教4、商業危機材料四:歐洲對東方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地中海地區,從而控制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土耳其的橫征暴斂加之長期的戰爭使正常的商業秩序被破壞,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猛漲。高額利潤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歐商人垂涎不已,西歐的貴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條抵達東方的商路,發財致富。——齊世榮《世界通史》師: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預設:東西方陸路貿易被奧斯曼士耳其阻斷,威脅到東西方陸路貿易安全。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二)新航路開辟的條件設問:出海航行需要哪些條件 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在伊比利亞半島,歷時8個世紀之久的再征服運動到15世紀逐漸結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統一進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具有相當雄厚的物質力量和必要的組織能力。封建國家為了擴大貿易,增加財源,進而發動海外掠奪,對開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條件。——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結合教材內容得出結論:1、客觀:航海技術的進步、造船技術的進步、地理知識的完善2、主觀: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航海家冒險精神、經驗積累二、新航路的開辟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地圖,指出新航路四條主要的航線。時間 人物 國籍 支持者 航向 航線1487-1488 迪亞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東 西歐-好望角1492-1493 哥倫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西歐-美洲1497-1498 達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向東 西歐-好望角-印度1519-1522 麥哲倫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環球航行找出相關航路信息后,使用多媒體在地圖上進行動畫演示多媒體播放其他航路開辟的紀錄片,并歸納總結其他航路相關史實三、其他航路的開辟多媒體播放其他航路開辟的紀錄片,結合教材,概括英、法、荷、俄等國在新航路開辟中的成就四、拓展提升:航海精神多媒體展示材料:麥哲倫出發時有五條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峽時損失了兩條船,橫渡太平洋用了80天,這期間船上的淡水和給養都嚴重不足。一位船員記述了他們在航行期間的苦難:“我們所吃的餅干不再能稱為食物,它們只不過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餅干的蛆蟲,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發著叫人無法忍受的臭氣。我們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樣惡臭、令人....實際上,我們常不得不靠吃木屑過活,就連耗子這種極叫人憎惡的食物,大家都在貪婪地尋找,一個耗子能賣得半個達卡金幣。”由于食物和淡水嚴重不足,許多船員得了壞血病,在太平洋上航行期間,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達菲律賓后,麥哲倫死于與當地人的沖突,還損失了一條船。剩余的兩條船在收購香料后返回時,一條被葡萄牙人捕獲,最后僅有破損嚴重、水手嚴重減員的“維多利亞”號經印度洋 和非洲于1522年9月3日返回西班牙。——轉引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師:閱讀材料,從航海家身上能感受到哪些精神 預設:勇于開拓、創新進取、不怕犧牲、克服困難、吃苦耐勞課堂練習:1、對于印第安人而言,哥倫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著( )A.“開啟了可怕損失的歷史”B.“大西洋變成了一-座橋梁, 一個啟程之地”C.“開啟歐洲人擴張與征服的英雄歷史”D.“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2、每年10月12日,就會有印第安人來到塑像前表示抗議,指責他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美洲的許多國家還把他發現美洲大陸的這一天定為“種族日”。 他是( )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課后作業:試運用全球史觀,分析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