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案【教材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課的第一框,是揭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關鍵一課。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為什么走不通,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使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進一步增強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我國近代探索復興之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巨大歷史意義,以及其承前啟后的作用,社會主義作為新的社會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從而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信心,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曲折,能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公共參與: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積極參加實踐,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教學重點】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教學難點】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的原因。【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教學思路】本課以“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為總議題,在教學流程上設計三個議題環節,結合三個子議題“泱泱華夏沉淪苦,內憂外患謀出路”“艱辛探索皆無果,舊民革命難救國”“另辟新路終成功,新民革命新中國”,通過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回顧中國發展歷程。辯證的看待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曲折,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視頻內容基本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二、明確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我國近代探索復興之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巨大歷史意義,以及其承前啟后的作用,社會主義作為新的社會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從而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信心,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曲折,能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公共參與: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積極參加實踐,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三、探索新知總議題: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議題一:泱泱華夏沉淪苦,內憂外患謀出路展示教師課前布置的參觀任務:【課前實踐活動】同學們課前根據老師發的鏈接云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館,選擇你感興趣的圖片,并寫下圖片背后的故事,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分享【課堂活動】1、結合歷史常識和同學們寫下的故事,談談當時的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沉淪的?2、結合圖中與所學史實,談一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知識歸納】1.近代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內憂:封建專制統治日趨沒落,經濟、政治、文化日趨落后外患:西方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并發動鴉片戰爭2.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議題二:艱辛探索皆無果,舊民革命難救國【課堂活動】結合歷史常識和同學們寫下的故事,縱覽近代以來中國探尋救亡圖存道路的歷程,分析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有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分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歷史必然性【知識歸納】近代艱辛的探索證實的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必須另辟新路。總結:自這個背景下,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議題三:另辟新路終成功,新民革命新中國【課堂活動】結合所學知識,請小組探究這幾組圖片背后的意義,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知識歸納1】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2.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知識歸納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人民的斗爭有了主心骨和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由被動轉為主動。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開始走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道路。【知識歸納3】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1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3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知識歸納4】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2.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專家點評: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何處 1.領導政權“新”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2.革命前途“新”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3.所屬世界革命范疇“新”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課堂總結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和優化組織,將知識內容講清楚、將透徹。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問題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不同接受能力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形式的教學,具有針對性。本課以問題探究的形式來啟發學生,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教學中選取了學生容易接受的事例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引導啟發,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