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聚仁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九年級社會答案1-5 DADDC 6-10 DDDDB 11-15 CDBCD 16-20 CCBBC21、(12分)(1)D B(2)暴力沖突、和平交流。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3)觀點:歐洲中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史實:西歐城市的出現,大學的興起,足底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出現。(4)世界古代文明呈現多元化,具有獨立性。22.(12分)(1)日本:向中國學習,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4分)(2)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拜占庭帝國: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奧斯曼帝國所滅。(4分)(3)“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學、化學、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也帶來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表明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未結合材料扣1分)(2分)(4)一個國家或民族須充分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并根據自身特點加以改造和創新,才能推動其文化的不斷發展;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封閉使文明衰落;要正視自身不足,積極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等(任寫一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23.(12分)(1)“三角貿易”。(2)人物:麥哲倫。影響:緩解了當時中國的糧食壓力,促進了人口的增長。(3)新舊世界分別指:美洲、歐洲。理解: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交通往來,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全球貿易迅速發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之后,歐洲殖民者相繼走上對亞非拉地區的殖民擴張和掠奪的道路,使亞非拉國家與歐美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4)立場:歐洲人的立場。合理性:尊重、平等對等各種文明。24.(1)政治原則:議會高于王權、司法獨立于王權。聯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維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2)主要表現:總統制,國家元首的選舉,“三權分立”。實踐途徑:制定美國1787年憲法。(3)宣言名稱:《人權宣言》。(4)規律性認識:民主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的健全完善是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途徑。25.(12分)(1)文藝復興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2)自由、平等、民主等。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4)]論題:先進思想推動社會的進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每次的思想解放運動都是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論述: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人權宣言》的發表對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反封建的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法國封建制度的終結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給了國際無產階級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它為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將社會主義最終由理論變為現實奠定了思想基礎。因此,思想解放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不竭動力,思想解放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聚仁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九年級社會答題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請將班級、學校、姓名寫到試卷的左上角。 2、答題時字跡要清楚、工整,不宜過大,以防試卷不夠使用。 3、本卷共25小題,總分為100分。4、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一、選擇題 題號12345答案題號678910答案題號1112131415答案題號1617181920答案二、非選擇題 (本題共 5 小題,共 60 分)21.(1)(2分)(2)(4分)(3)(4分)(4)(2分)22.(1)(4分)(2)(4分)(3)(2分)(4)(2分)23.(1)(1分)(2)(3分)(3)(6分)(4)(2分)25.(1)(1分)(2)(3分)(3)(2分)(4)(6分)24.(1)(4分)(2)(4分)(3)(2分)(4)(2分)聚仁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九年級社會試題卷 2023.10注意事項:1、答卷前請將班級、學校、姓名寫到試卷的左上角。2、答題時字跡要清楚、工整,不宜過大,以防試卷不夠使用。3、本卷共25小題,總分為100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40分)1.2023年暑假,某旅行社為配合中學生研學旅行,撰寫了以下旅行廣告詞,其中符合史實的一項是( )A.參觀羅馬歷史博物館,了解種姓制度的內容 B.在兩河流域駐足,感受古代印度的風采C.在恒河南岸觀光,欣賞古巴比倫城遺址 D.沿尼羅河而行,領略胡夫金字塔的壯美2.下列關于亞非四大文明和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比較,正確的是( )①文明類型不同,前者為大河文明,后者為海洋文明 ②兩類文明的實質相似,都是奴隸制文明③兩類文明都先后出現了中斷 ④兩類文明都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3.公元2世紀,曾有游客到羅馬旅游,問羅馬一位老者:“羅馬為什么夜間不能稍微亮一些呢?”老者說:“一座城市既然有歷史的光輝,就不必再用燈光來制造歷史的光亮。”下列史實最能佐證其觀點的是A.優越廣泛的民主政治制度 B.享譽世界的人物雕刻藝術C.光輝璀璨的古哲學家群體 D.影響深遠的法制建設成果4.下列對右側文字的解讀正確的有( )①“他”是指終身獨裁官凱撒②“他”統治時期,羅馬帝國取代了羅馬共和國③這一時期,元老院與公民大會權力依然很大④“他”首創“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公民大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項議案展開辯論。雅典人認為,繁瑣的辯論雖然延長了決策時間,卻可避免魯莽行事帶來的災難。材料中“就某項議案展開辯論”的人應是雅典的( )A.所有居民 B.婦女 C.成年男性公民 D.外邦移民6.下列是對中世紀一個歐洲莊園中的農奴卡洛斯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清晨,卡洛斯吃過簡單的早餐,先到領主的自營地除草 B.晌午,到自家的份地里給莊稼捉蟲C.向領主繳納繼承捐,準備把自己的份地傳給兒子地 D.下午離開莊園,到不遠處的城市中打工7.796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寫信給教皇:“我的天職是用武力保衛教會,使她不受異教徒的攻擊蹂躪。而圣父,你的職責是用祈禱支持我的武力。”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加冕,并稱他為羅馬人的皇帝。這反映了( )A.教會權力居于王權之上 B.基督教傳播遭到當地傳統勢力的反對C.封君要對封臣提供保護 D.神權與王權對基督教世界的共同統治8.《全球通史》中寫道:“6世紀起,中國文明大規模傳入日本……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使日本建立了奴隸制民主政治 ②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③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④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有一個存在了近千年的帝國,它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古典文化,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直接的動力,成為日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基礎。該材料中的它是指( )A、羅馬帝國 B.阿拉伯帝國 C.亞歷山大帝國 D.拜占庭帝國10.如圖是歐洲13世紀生產關系出現的新現象,據此可知( )A.租地農場的出現 B.出現資本主義化的生產方式C.工業革命的興起 D.體現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11.單元標題是單元內容的索引,在整個單元中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以下單元標題最恰當的是( )A.歐洲封建時代 B.歐洲資產階級革命C.歐洲走向近代 D.歐洲思想解放12.下列名言誕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是( )地球是圓的,只要一直前行,就會到達目的地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它能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屬于人的光榮對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13.他是意大利熱那亞人,他曾讀過《馬可波羅行紀》,向往東方。他游說葡萄牙王室,但遭到了拒絕,最終獲得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他是( )A.薄伽丘 B.哥倫布 C.米開朗琪羅 D.麥哲倫14.法國大革命前,大部分資產階級“都從物價上漲、從1713年至1789年間增長了五倍的法國貿易中獲得了不小的收益。然而資產階級對舊政權極不滿意,他們憤恨自己受到貴族的冷落,被王室看成二等臣民并排除在官僚機構、教會和軍隊中的高級職位之外”。可見法國資產階級投身大革命的原因是( )A.爭取政治上的普選權 B.從社會攫取更多的金錢C.獲得政治權利和社會聲望 D.擴大海外殖民地15.一位美國青年想要了解自己國家獨立的歷史,并決定按照獨立戰爭的進程進行一次實地考察,下列考察路線正確的是( )①來克星頓 ②約克鎮 ③費城 ④薩拉托加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16.如圖是某同學學習過程中繪制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6世紀中期 ②資產階級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殘余③美國獨立戰爭也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④美國獨立戰爭影響了法國大革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他被視為啟蒙運動的旗手,他推崇英國的政治制度,他是指( )A.迪亞士 B.盧梭 C.伏爾泰 D.彼特拉克18.下圖是西方學者1998年對世界人均GDP歷史的評估,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主要是因為A.西方國家崛起 B.工業革命推動C.國際貿易發展 D.世界聯系加強19.工業巨頭卡耐基曾說,從蘇必利爾湖開采兩磅鐵石,并運到相距900英里的匹茲堡;開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煤并運回到匹茲堡:開采半磅石灰,運至匹茲堡;在弗吉尼亞開采少量鎰礦,運回匹茲堡--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鋼,對這一磅鋼,消費者只需支付一分錢。卡耐基的話說明( )A.美國礦產資源豐富 B.大規模生產能力提高了生產率,生產成本降低C.匹茲堡是美國工業中心 D.經濟全球化從美國開始20.列寧說:“公社被鎮壓了,但鮑迪埃的《國際歌》卻把它的思想傳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 )A.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無產階級革命思想 D.天賦人權思想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60分)21. 人類文明的產生、發展,具有區域性、多元性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如圖所示材料二 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三 對許多人來說,中世紀就是“黑暗時代”,是契入古羅馬和文藝復興之間的一個巨大錯誤。由于種種原因,對中世紀的這種不公道的觀點持續了整整500年。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美]朱迪斯·M·本內特等《歐洲中世紀史》(1) 將材料一圖中所示兩個文明成果與其在地圖中的誕生地對應寫下來。(2分)② ;⑥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結合所學簡要分析亞歷山大征服戰爭的影響。(4分)(3) 材料三作者對歐洲中世紀持何觀點?列舉兩個史實證實此觀點。(4分)(4)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發展特點。(2分)22.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事關國運興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6世紀下半葉,日本國內出現統治危機。公元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材料二: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最后,盛極一時的拜占庭帝國湮滅于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亞、非、歐三大洲之間。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學、化學、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也帶來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1)依據材料一二,回答日本和拜占庭帝國應對各自統治危機的措施。(4分)(2)結合所學知識,日本、拜占庭帝國對其他先進文明所持的不同態度分別給兩國帶來什么結果?(4分)(3)結合材料三,請你說說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4)通過對上述國家興衰的探究,談談你的認識。(2分)23. 各地區之間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共同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清嘉慶年間大面積種植(玉米),到鴉片戰爭前已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引種而居雜糧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進與大面積種植,大大緩解了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中國因人口大幅度增長而帶來的巨大糧食壓力。——摘編自《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材料二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的貿易活動從早先的地中海地區,進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從未在歐洲出現過的海外產品,如煙草、可可、咖啡和茶葉等,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并且很快就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它既促進了全球的聯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材料三 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歐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學者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1) 材料一中,圖1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1分)(2) 材料一中,為開通美洲到呂宋(今菲律賓)航路作出重要貢獻的航海家是誰?(1分)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傳入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2分)(3)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2中“新世界”“舊世界”分別是指哪一地區。(2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既促進了全球的聯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4分)(4) 材料三中,“發現美洲”是站在哪一立場看待哥倫布遠航的?“兩個文明匯合”(“兩個大陸相遇”)的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24.政治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明確限制王權,保證了議會立法和財政等方面的權力,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司法獨立于王權”的原則;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從此,“君權神授”被否定,“議會至上”原則被確立,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歷史綱要》下冊材料二:美國的民主實質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美國通過革命和協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民主政體——總統制。與英國的議會制相比,美國不僅根除了“君主”“王權”存在的土壤,開啟了國家元首的選舉模式。而且還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摘編自孫瑛輝《論民主的多樣性及其科學把握》材料三:這份宣言闡明了關于自由,財產和安全的基本原則——就人們的權利而論,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終如此。法律是公眾的意志的表達。……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個法國歷史學家的話來說,它相當于舊制度的死亡書。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權利法案》所確立的政治原則。(2分)并分析《權利法案》與英國革命之間的聯系。(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嶄新的嘗試”的主要表現,(3分)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嶄新的嘗試”實踐的途徑。(1分)(3)請寫出材料三中的這份宣言的名稱。(2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規律性的認識?(2分)25. 先進思想如同劃破黑暗的一束光,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 ——摘編自保羅·富爾《文藝復興》材料二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 ——《人權宣言》材料三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1分)(2) 根據材料二,歸納《人權宣言》體現了資產階級哪些政治思想。(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權宣言》的歷史進步性。(2分)(3) 材料三著作的發表標志著哪一重大要理論的誕生?(1分)該理論指引下的首次嘗試是歐洲的什么事件。(1分)(4) 綜上所述,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社會參考答案.docx 九社會答題卷.doc 九社試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