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2嚴格遵守訴訟程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起訴的含義、地位、原則和管轄;2.登記立案;3.應訴的含義;4.開庭審理的含義、地位和階段;5.上訴與二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人民法院依法審判的權威。科學精神:知道起訴及法院受理訴訟的條件和程序。了解行政、民事、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及管轄。法治意識:明確訴訟的基本程序,學會遵循訴訟程序進行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利。法治意識: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能力。【教學重點】訴訟的基本程序。【教學難點】二審程序。【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再現、模擬法。【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展示材料:開動小腦筋,維權知多少。2022年6月16日,來自貴州省輕工職業技木學院的學生吳彥,在張陽的介紹下進入張陽所在的某著名品牌手機公司兼職做促銷員,出于對張陽的信任,兼職的吳彥未與該公司簽訂任何合同,只是口頭約定做一天付40元推銷費,按月給工資。然而,在做工兩個月后,公司曾經答應的工資卻分文未給,吳彥多次追討卻屢屢被拒。學生思考回答:吳彥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與該平拍手機公司的糾紛?教師總結:與公司協商、第三方調解、勞動爭議仲裁、起訴(提起民事訴訟);那么吳彥在提起民事訴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履行什么程序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二、新課講授一、起訴與應訴活動探究一:2022年6月16日,來自貴州省輕工職業技木學院的學生吳彥,在張陽的介紹下進入張陽所在的興義市某著名品牌手機公司兼職做促銷員,出于對張陽的信任,兼職的吳彥未與該公司簽訂任何合同,只是口頭約定做一天付40元推銷費,按月給工資。然而,在吳彥做工兩個月后,公司曾經答應的工資卻分文未給,吳彥多次追討卻屢屢被拒。雙方經過多次調解未果,吳彥準備將該公司起訴至人民法院。學生思考:(1)提起訴訟前,吳彥應做哪些準備 (2)請你根據上述事實,幫吳彥起草一份民事訴狀。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寫起訴狀(寫明張陽的信息)、帶身份證、收集證據。展示課前請同學們寫的起訴狀、點評并展示一份完整的民事訴訟狀。教師:通過剛才我們的互動,能了解什么叫起訴了嗎?那如果請你們給起訴下一個定義,你覺得什么是起訴?學生回答:教師展示并板書“起訴含義”起訴:(1)含義:俗稱“告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口頭或者書面形式),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審判。教師:這個含義很長,起訴就是“告狀”。(與學生互動)誰去告,誰提起起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誰告?(向人民法院)以什么形式?(口頭或者書面形式,要注意起訴是以書面為原則、口頭為例外。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為什么告?(權益受侵害)。整個訴訟過程中,要想申請訴訟首先應該干什么?起訴是不是,所以說起訴的地位是什么?(2)地位: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訴訟是……最后一道防線,最后途徑)教師:那么如果你不起訴,法院會不會受理呢?(3)原則: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教師:那么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吳彥應該要去哪個法院進行起訴呢?可不可以隨意選擇法院起訴?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引出知識點。(4)受理機關 :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級別+地域)教師:那么同學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哪幾級法院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出知識點。1.四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2.專門人民法院: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那么這些具體怎么去分工,在我們國家訴訟程序中有明確規定,這叫管轄制度。展示管轄制度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分為幾條呀?過渡: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吳彥的起訴符合法律規定,那么接下來的程序是?2.登記立案:⑴內容: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起訴并不一定立案)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起訴的一方稱為原告,被訴的一方稱為被告,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⑵意義: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過渡:如果吳彥的訴訟被法院立案了,那么接下的程序是什么呢?3.應訴: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時間,并通知雙方當事人。→發送傳票。過渡:經過了起訴、立案登記、應訴,確定好開庭時間之后,就要進行審理。請模擬法庭同學模擬開庭審理的過程。學生模擬完之后,教師點評。教師:同學們模擬得很精彩,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開庭審理的過程,大家再次把掌聲送給幾位同學。過渡:通過剛才的一個情景,同學們了解到怎么樣去審理案件了嗎?那么請同學們結合咱們剛才看到的模擬法庭及課本,一起找一找開庭審理的含義、地位及它有哪幾個階段。1、開庭審理:( 1 )含義:在民事、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并作出判決,這一系列訴訟活動稱為開庭審理。(2)地位: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3)開庭審理的階段: 開庭準備: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 法庭調查: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具體包括:當事人陳訴、證人出庭作證、出示物證等證據、宣讀鑒定意見和勘驗筆錄、審判長歸納總結等。 法庭辯論:當事人就案件爭議的有關問題闡明自己的意見,具體包括:原告發言、被告答辯、第三人發言或答辯、相互辯論、辯論終結、審判長征詢各方最后意見等。 休庭評議:審判人員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作出結論(制作庭審筆錄)。 宣告判決:當庭或擇期公開宣告判決內容。過渡: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普通的公民的我們,能去參加開庭審理嗎?能去看嗎?引導學生回答可以之后展示“公開審判制度”,并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公開審判的意義。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知識拓展:公開審判制度的意義①公開審判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中的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了解、監督案件的審理活動,使案件的審理活動依法有序進行。②公開審判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置于當事人和社會監督的“陽光”之下,增強了透明度,有助于審判人員增強責任感,正確行使審判權,提高辦案質量,防止司法專橫,杜絕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③有利于及時解決糾紛。④有利于在社會上普及法律知識。過渡:那么到這里吳彥的案子一審結束了沒有?那么如果他對這個結果不服應該怎么辦?學生:上訴。2、上訴與二審:① 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②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兩審終審制)③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再審程序)【注意】:再審與二審二審是對一審未生效裁判的重新審理;再審是對一審或二審已生效裁判的糾錯。相關鏈接:少年法庭是為了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特殊保護。少年法庭的審判方式上注重疏導、寓教于審、懲教結合。在刑事訴訟中,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課堂小結】【實戰演練】一、易混易錯1.在我國,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即告即理”的原則。矯正:在我國,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2.起訴可以向任何人民法院提出。矯正: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3.起訴是一審程序的第一步。矯正: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起訴并不必然導致訴訟的成立,立案登記后,訴訟進入一審程序。4.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送達被告。矯正: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5.法庭調查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矯正: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6.我國實行公開審理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矯正: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不能公開審理。二、課后作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家住A區的孫某(女)與羅某(男)于2017年8月登記結婚,婚后兩人在B區居住。2021年8月,孫某主張羅某存在家庭暴力,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羅某離婚。羅某對家庭暴力不予認可,認為與孫某的夫妻感情沒有破裂,不同意離婚。人民法院根據孫某提供的門診病歷,認定羅某對孫某確實存在家庭暴力,夫妻感情已破裂,宣判孫某與羅某離婚。(1)請分析該案件管轄權地域歸屬并說明理由。(2)分析該案件體現了哪些訴訟的基本程序。【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