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天的暢想》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課名 《春天的暢想》 教師姓名學科(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術 章節 第二單元 第二課 第一課時學時 1學時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春天的暢想》選自人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時,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根據《課標》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階段目標要求,本課的主題緊緊圍繞春天展開,借助大自然賦予春的氣息,調動學生內心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聯想,通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表現春天,進而結合自身感受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對春天主題的創作。學情分析在本單元第1課《色彩的魅力》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對色彩有了基礎的認識,并且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本課圍繞春天展開暢想,十分貼近生活,學生們有著深刻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感受、解讀、品味春天,讓學生喜歡春天,贊美春天,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和評析,體會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現方式。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運用繪畫、彩紙拼貼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感受與表現春天,培養學生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追求美的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五、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解讀、品味春天,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描繪他們心中的情感。[難點]學生以小組討論與合作方式,運用繪畫或彩紙拼貼等形式進行大膽創作,表現出對春天的獨特感受。展評階段本組代表能對本組作品進行簡要介紹,其他學生能對他人作品做出適當評價。六、教學準備[教師]自制教學課件、范畫等。[學生]課前預習本課,每個小組通過導學案,上網、圖書查閱等途徑收集、摘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攝影圖片及歌曲;準備各種繪畫工具、彩紙、卡紙、膠棒、剪刀等。七、教學方法欣賞法、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九、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及時間 活動目標 教學內容 活動設計 媒體功能應用及分析1、引導階段 跨學科導入新課,引入春天。 欣賞朱自清的散文《春》 課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誦錄音和配景攝影圖片。 學生集體誦讀。 用音畫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對春天有初步的感受和認識。2、發展認知階段 了解春天,感受春天, 欣賞作品,拓展思維。 除了散文,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贊美春天? 詩歌、音樂、攝影、繪畫…… 能不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談對春天的感受。 你發現春天有哪些色彩?主要以什么顏色為主? 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比較 自然美——客觀世界中的美。 藝術美——源于自然美,對自然美的集中概括。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現場朗誦、演唱。 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真實感受。 引導學生對照比較,分析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區別。 結合圖片欣賞的運用,加強自主學習。既檢測了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展示問題與圖片,便于學生回顧第一課的色彩知識。 圖片展示。用攝影圖片和美術作品進行直觀對比,便于分析。藝術美中的具象與抽象。 同樣是藝術美,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具象——真實表述,追求真實 抽象——美化想象,主觀概括 圖片展示, 形成對比, 加深理解。3、教師示范階段 通過展示范畫與現場示范,了解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 教師展示范畫,現場請幾名學生一起參與示范:吹畫、手指畫、剪貼畫等。 學生現場參與示范吹畫、手指畫。了解美術作品的多種形式,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 黑板或投影儀展示。4、學生創作階段 通過創作,抒發情感,提高繪畫 表現能力。 小組成員根據有關春天的圖片、詩歌、散文、歌曲等素材,結合自身感受創作一幅風景畫。(具象抽象都行,各種繪畫形式均可。) 學生隨堂創作,教師適當輔導。 展示春天的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創設繪畫情境。5、展示與評價階段 展示自我, 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展示每組學生的作品,學生對本組作品進行簡介,其他組進行評價。 發散思維,自評、互評相結合。汲取他組的優點,完善自我。 黑板展示每個小組的作品。6、總結階段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不僅熱愛大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板書設計第2課 春天的暢想(一)詩歌、音樂、攝影、繪畫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