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導讀】1. 本課的單元地位分析:第三單元學習的內容為中世紀(封建時代)的歐洲發展歷史,第7課至第9課講述了西歐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展;本課則講述西羅馬滅亡后,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興衰,及其對古羅馬法治的繼承與弘揚。拜占庭帝國是封建時代歐洲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延續了古代歐洲文明,又對歐洲近代文化產生深刻影響。2. 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本課學習兩部分內容。兩者在時間上是先后關系。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故又稱拜占庭帝國。6世紀,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組織編撰了《查士丁尼法典》,為后世的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外開疆拓土,使得帝國版圖繼續擴大。長期的對外戰爭和國內矛盾,導致拜占庭帝國國力下降,面對外來威脅卻與日俱增。1453年拜占庭帝國最終走向覆滅。【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1課時)【課程標準】課標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資源與建議】1.本單元的主題是“封建時代的歐洲”,而其中包括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西歐莊園、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本課學習兩部分內容,兩者在時間上是先后關系。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故又稱拜占庭帝國。6世紀,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組織編撰了《查士丁尼法典》,為后世的立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外開疆拓土,使得帝國版圖繼續擴大。長期的對外戰爭和國內矛盾,導致拜占庭帝國國力下降,面對外來威脅卻與日俱增。1453年拜占庭帝國最終走向覆滅。2.本課教學可以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本教材分為兩個子目,第一子目,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從法典的編撰過程、內容和影響三個方面展開敘述;第二子目,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則提供地圖,敘述拜占庭滅亡的原因及拜占庭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 結合本課實際,為了更好的教學,我將本課整合為三部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文化。3.《羅馬民法大全》的形成及其影響、拜占庭帝國的興亡是本課的重點,《羅馬民法大全》的作用;拜占庭帝國對外戰爭的影響;拜占庭帝國衰亡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通過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突出重點,通過任務三突破難點。設計說明:本環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本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而構建學習框架和學習的邏輯順序,了解重難點并明確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教材能說出拜占庭帝國建立、繁榮的史實,結合教材掌握《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通過史料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實質,并正確評價。從史料實證的角度,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及其對東西方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史料實證)3、知道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史實,分析理解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立足家國情懷吸取拜占庭帝國衰亡的啟示。【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PPT展示:教師: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還延續了上千年,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后又是怎么滅亡的?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走進《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講授新課第一篇章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任務一、閱讀教材第47-48頁內容、地圖 及圖片,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1)1.結合地圖,了解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歷程。說說拜占庭帝國的由來?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為何能延續下來?(指向目標1)2、材料展示:我過去是凱撒,我現在是查士丁尼,我因為感覺到上帝的意志而將筆削諸于法律……在我和教會的步驟和諧之后,我蒙受上帝的感應,立即把我的全部精神,用在那件大工作上面。——查士丁尼材料中的“我”以及“法律”分別指的是什么?“法律”是何時編成的?(指向目標1)材料展示:材料一:查士丁尼執政帝國38年,用22年征戰四方,用5年修建圣索菲亞大教堂,用36年在組織編纂《羅馬民法大全》。材料二: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違法分子的非法行徑。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1):查士丁尼執政帝國38年,卻用了36年在組織編纂《羅馬民法大全》。根據材料二,概括查士丁尼為何如此重視法律的編纂。查士丁尼編纂《羅馬民法大全》的目的?(指向目標1)結合教材說出《羅馬民法大全》是由哪幾部法律構成的?羅馬法在羅馬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 拜占庭帝國文化任務二、閱讀教材第48-49頁內容、地圖 及圖片,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2、3)展示圖片:看圖片并結合教材說出拜占庭文化的特點?拜占庭文化的影響?(指向目標3)第三篇章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觀察拜占庭帝國形勢圖并分析材料,說出拜占庭帝國的疆域變化趨勢?總結出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過程和原因。(指向目標3)材料一:查士丁尼在西方的統治未能持久。曠日持久的征服戰爭,不僅給北非、意大利半島以及西班牙部分地區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弄得拜占庭國力耗竭,民窮財盡。565年查士丁尼死后,通過戰爭征服來的西部領地又逐漸再度喪失。材料二: 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但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所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創造力。——《全球通史》展示材料: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無視西歐城市出現之后悄然興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僅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是創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持續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庭帝國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結合材料分析,由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中得到什么啟示?(指向目標2)3.小組討論:有人認為“拜占庭帝國的消失意味著拜占庭文化的消亡”。你認同這種看法嗎?為什么?(指向目標3)提示:(1)(歷史地位)文明傳承上保存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文化交流上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的特點)兼收并蓄,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特點。不認同。拜占庭帝國雖然消失了,但它的文化仍具有無比的魅力,特別是對西歐和東歐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檢測與作業】1.它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的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它屹立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從其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但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它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這里的“它”指的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2.德國法學家耶林格這樣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對此,正確的理解是A.羅馬帝國時期實行宗教信仰自由 B.羅馬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C.羅馬是一個酷愛侵略的國家 D.羅馬法適合被征服的所有地區3.下列三幅圖片中均是法律文獻,這些法律文獻都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B.規定實行家庭奴隸制C.是歐洲法學的淵源 D.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4.拜占庭文化是歐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髓 ②該文化隨著拜占庭帝國的滅亡而消亡③對西亞、北非東方文化的兼收并蓄 ④為歐洲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