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凡爾賽條約》與《九國公約》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年度《義務教育歷程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特別強調了課程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基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以唯物史觀作為指導。著重以民國的的外交境遇來體現二次時間大戰之間的世界格局,體現時空觀念的要求,運用相識和充分的一二手歷史史料,層層論證符合史料實證要義。形成正確的認識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格局。充分認識到弱國無外交,體現報銷祖國的家國情懷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上承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的十月革命,他們使國際秩序發生重大變化,戰勝國通過兩次會議構建了國際新秩序,但這一體系實質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體系,它加劇了國家與國家的矛盾,也是下一單元經濟大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重要原因學生情況分析:初中階段學生已初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在初二學習五四運動時也初步了解了民國外交相關內容。學生在學校已接觸到一些唯物史觀的基本概念,思維活躍。教學目標總體目標: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通過地圖、漫畫、文獻、表格等資料,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歷史圖片,史料的解讀遷移聯系,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教學難點理解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實質,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漫畫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第10課 《凡爾賽條約》與《九國公約》民國外交關鍵詞一:憤怒民國外交關鍵詞二:無奈民國外交關鍵詞三:悲涼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世界格局的概念導入新課,提出一個問題,作為在一戰中為協約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能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么我們就以民國外交境遇的關鍵詞認識一下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世界格局 名詞解釋導入,符合課標要求,重點突出。一、民國外交關鍵詞一:憤怒 播放影視資料《我的1919》片段,讓學生總結關鍵詞——憤怒為什么憤怒,讓學生了解這次會議的概況(時間,地點,參與國)通過整理的關于巴黎和會進程概況表格總結巴黎和會的特點在認識到這次會議由列強操控的基礎上,指出列強之間的矛盾,最終博弈的結果就是《凡爾賽條約》分析凡爾賽條約的內容,指出巴黎和會的性質,找到中國憤怒的原因條約的簽訂消除矛盾了嗎?通過圖片與文字介紹凡爾賽體系下矛盾重重 根據表格總結巴黎和會的特點根據圖片與文字總結巴黎和會的性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各國在合約簽訂后的表現與名人的評價全面認識凡爾賽體系。 以圖片和文字等不同形式的材料,呈現巴黎和會會場實際狀況,通過問答式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各大國的企圖,以及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中國等國家利益,違背公平公正的外交原則,看出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的實質。二、民國外交關鍵詞二:無奈 過渡:《凡爾賽條約》簽訂后列強矛盾重重,特別是西方列強與日本的矛盾彰顯,這也為中國外交提供了一個機會,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維護自身權益。美國在一戰后國家綜合實力位于世界首位,但是在巴黎和會并未達到他的目的,為此召開華盛頓會議,爭奪在亞太的權益,而主要對手就是日本,也給了中國外交使團通過外交手段限制日本維護國家權益的機會。閱讀課文,總結華盛頓會議的概況。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一系列條約,特別是《九國公約》內容,外交關鍵詞由機會變為無奈原因,列強只是把中國作為自身利益的工具,其實質是巴黎和會的延續,仍然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用地圖指出一戰后的世界格局(國家秩序)即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問題1.一戰之后那個國家實力最強,他如何攫取它的權益呢?問題2.通過華盛頓會議的一系列條約,請總結華盛頓會議的性質 展示《九國公約》原文,培養論從史出的能力,讓學生分析國際關系,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通過機會到無奈的轉換讓學生認識到弱國無外交,提升家國情懷三、民國外交關鍵詞三;悲涼 通過面臨“九一八”事變,民國政府全部寄希望于國聯(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組織)看出民國外交的落后通過李頓調查團對“九一八”事變調查,指出國際聯盟的軟弱。通過民國初年的外交三個關鍵詞,幫助學生形成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客觀正確評價。 知道,了解感悟,思考 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通過權威人物的評論,客觀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也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這一體系的本質,弱國無外交,國家的地位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持”課堂小結 通過憤怒——無奈——悲涼,展示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過程與性質,最后展示民國外交活動與我國現在外交活動對比的四個圖片,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為提高祖國綜合國力的信念。教學反思問題語言要更加精煉,邏輯性更強。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