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 年版最新課標導向下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 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學對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也有著重要 的影響,它還影響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物理學為人類文明和社 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具有基礎 性、實踐性與發展性等特點。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 務,培養學生的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引導學生 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 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和 正確價值觀,為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 定基礎。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完善學校課程體系,規范教學行為, 在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基 本要求。一、教學準備與設計1.深入研讀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方向標、標準線。要 反復研讀《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認真領會初中物理 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中的相關要求;對照平時教學,以“課程標準”指導 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標”“依標執教”。2. 仔細鉆研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要結合課標,分析教 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呈現方式和順序,研究教學素材、文本描述、物(1)理實驗、例題、課后習題等編排的意圖;分析和確定教學內容中的一般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和擴展、應用性知識,厘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利用配套的教師教學參考用書等資源,分解教學目標和提出教學活動建議, 鼓勵創造性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和拓展,促進課標、教材和教學的深度融合。3. 科學分析學情。樹立人本意識,關注全體注重個體,分層分類,為實施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做好準備;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最 近發展區,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度、興趣和習慣,分析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 的障礙,為確立準確的教學目標和制定有效的教學預案和策略做好充分準 備。4.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課程標準,站在立德樹人 的高度,著眼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每個教學活動都要有明確清晰 的教學目標。5. 制定教學計劃。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實際、學生學情、教學內容 與課時安排,對整個學期的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規劃,按照學期周次編寫出 完整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6. 開展集體備課。以教師的獨立備課為基礎,對教材一章、一節或 一個專題的教學內容進行研討,基于學情,重點研討課程標準要求、教學 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實施安排、教學實驗設計、教學評價設計 及作業設計等要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個人教學計劃,通過集體備課 產出“教案”“學案”“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 下建議跨學科備課,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實現五育融合。7. 寫好課時教案。課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基于對初中物理課程標準 的體悟,圍繞物理課程核心素養制訂明確、具體、差異化、可操作的教學 目標,并以教學目標為引領,以知識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情境、設計探究活動,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等分欄式呈現師生的活動流程,做到腦中有“綱”(課程標準),胸中有 “本”(物理教材),目中有“人”(全體學生),心中有“數”(物理 素養個體差異),手中有“法”(教學方法)。8. 準備教具課件。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學設計,提前準備、制作教具 或教學課件,認真開展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教學,禁止以講實驗、畫 實驗、看視頻等代替學生動手實驗。課件設計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 與課堂教學有效深度融合,體現思維可視化,切忌以課件代替板書。二、教學組織與實施9. 營造教學氛圍。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 挖掘課程內涵,調動情感、問題、信息、思維等元素,既關注個體,更關 注整體,積極開展師生、生生互動,及時恰當評價,張揚個性,激發思維, 在預設中開放,在開放中生成。10. 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習內容、目標以及初中學 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聯系學生生活實 際,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 過情境積極思考。比如,在物理規律的探究中通過創設情境,引用新奇現 象引發學生興趣,或制造認知沖突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從情境中 發現問題。11. 突出問題教學。在教學中,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是最有意義的 “問題解決”,問題取材應盡量貼近生產、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實際 情境中的問題,抽象概括成物理問題,提升他們將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相 關聯的意識和水平,設計導向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思維進階,理解掌握物 理問題的本質和核心,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12. 重視合作探究。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運用和發現新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以探究活 動活化學生的頭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13. 落實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教學既是物理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物理 教學的重要方式。在物理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中,凡是用“通過實驗” 這一措辭陳述的知識內容,都必須通過實驗來進行教學。教師可根據課標 要求合理安排哪些實驗該做演示實驗,哪些實驗該做學生分組實驗,在實 驗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對實驗現象所說明的問 題進行積極思考和交流。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或發生錯誤時,教 師應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幫助學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鼓勵他們積極 想辦法解決,讓學生有繼續參與的勇氣,并最終獲得完成探究的成就感。14. 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抓住主要問題,圍繞教學 重點,發展學生潛能,完成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盡可能使用物理語言 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15. 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難點,就是在教學中結合物理學科課程標準 和學生的學情確定的學生難以理解(或易錯)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運用自 制教具、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結合學生特點找到難 點的成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加以突破。16. 加強學法指導。教師應適時運用語言表達、思維導圖、實驗展示 等多種途徑和載體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起到梳理課堂知識,強化動手能 力,提升思維品質的作用。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適當制定《學生學習常規》, 開展學法指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與意愿。17. 精講精選精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實施學情反饋為 主,啟發、點撥為輔的策略,重心放在用規范的語言,有效的設問,精準 的引導,科學的提煉,及時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目標明確、容量適當、形式多樣的作業,將教與學有機結合,實現教師對學情反饋的準確把握。18. 優化作業設計。作業應以基礎鞏固、訓練學生思維為目的,鼓勵 因材施教,設計布置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作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作業 設計的研究,加大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比重。以培養學生自主學 習的能力。19. 合理布局板書。板書的內容應圍繞教學目標,為教學內容服務。 教師的板書應主次分明,書寫工整,用字規范,條理清楚,布局合理,突 出重點。三、教學評價與反饋20.重視學習評價。學習評價其目的主要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 學改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基于物理課程核心素養開展評價,評價應圍 繞物理課程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具體要求,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物 理課程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明確發展的方向,充分發 揮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21. 加強課堂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 學習效果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微觀評價;課堂評價的內容要與課程目標一 致,應對學生在課程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具體、準確地評價; 課堂評價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評價語言要準確得體;評價過程要充滿 人文關懷。通過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加強師生 的溝通;鼓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 度,增強學習動力和興趣。22. 注重作業反饋。作業評價不僅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 段,更是收集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后續教學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及時批改 并通過評語或面談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做好批改記錄,注重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講評做好準備。作業評價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在明確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同時,并對學生進一步發展提出期待。評 價學生作業時教師可對其更正后的作業進行二次評價,以檢測學生的學習 效果。23. 科學動態監測。物理試題的命制要體現物理學科特點,考試目標 應與物理課程核心素養、內容標準及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相吻合,其目的 是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不可隨意增加檢測試 題的難度,重視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試題命制過程中要創設符合初中 學生認知特點的真實問題情境。通過反饋結果,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檢測試題還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要制訂科學、可操作的評價指 標,客觀、全面、有效、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四、教學拓展與延伸24. 開發課程資源。根據學校實際,結合學生發展需要,推薦、指導、 選擇或開發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各種學習材料,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開 發實驗室課程資源,提倡師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器具、材料等進行物理實 驗。開發和使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校本課程、生活化實驗等,使物理課程 的學習生動、活潑、有趣。25. 加強課后反思。在每一節物理課結束后應及時記錄課堂中出現的 問題,總結思考,根據課時教學方案的預設,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記 錄每一堂課的閃光點、失誤點、創新點、疑惑點,善于傾聽來自課內、外 的建議,勤于記載和思考,如有必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備課。26. 注重校本教研。在個人反思基礎上,注重同伴間的交流互助,利 用集體備課、研討總結、課例研究、同課異構、校外聽課等活動充分發揮 各級教研部門、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等方面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