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第13—16課)
1.2022年課標要求
〖導論〗世界近代史的起訖時間大約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重點展現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全球擴張,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歷程。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前資本主義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從14世紀到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而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則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課標內容〗
(1)近代早期西歐經濟和社會變化
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
(2)新航路的開辟
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2.2022年課標解讀
1)唯物史觀:
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學習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深刻認識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辯證地理解殖民掠奪的影響,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
2)時空觀念:
識讀《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能夠繪制簡單的“三角貿易”示意圖,提高動手能力。
3)史料實證:
能夠運用相關史料,說明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概念、特點;通過分析文藝復興時期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獲取有效的信息,感受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基本情況,以史為證,加深對新航路開辟意義的理解;查閱早期殖民掠奪的相關史實,了解殖民掠奪的影響。
4)歷史解釋:
知道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和西歐新的階級力量的出現預示著西歐近代文明曙光開始出現;通過對文藝復興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評價,提高用科學的觀點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了解探尋新航路的原因及條件;辯證認識殖民掠奪的影響。
5)家國情懷:
通過對人文主義的認識,建立樂觀進取的人生觀,樹立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信念和意識;感受和學習新航路開辟中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通過對殖民主義的認識和批判,培養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1.本單元概述
本單元由4節正課組成。
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萌芽并逐步發展,歐洲開始醞釀一場重大的變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反映,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
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時空縱覽
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
1). 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
2).導入新課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逐步培養學生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的歷史學科素養,提高整合歷史知識的能力。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5). 課堂總結,以時空觀念為指引,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明確該知識點在單元、教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6). 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2至4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調整教學策略。
4.本單元教材體例
通過學習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國家和地區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世界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
(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
(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
(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
(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
(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
(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
一、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
2.通過閱讀教材,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
3.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文藝復興興起的時間、地點、根本原因、實質、代表人物及成就、影響。
4.通過閱讀教材,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知道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概況。
5.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
6.嘗試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對歷史問題進行論證,有根據地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
二.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租地農場的建立和手工工場的建立;文藝復興的背景、核心內容、實質和影響;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意義;三角貿易,全面客觀地評價早期殖民掠奪。
學習難點: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建立的過程及其特點;富裕農民與市民階層產生對西歐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世界的影響;航海家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第3課時)第15課 《探尋新航路》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素養目標 01.立足時空觀念與歷史解釋,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掌握主要航海家、時間、路線等基本史實。(時空觀念、歷史解釋)02.立足唯物史觀,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歷史解釋、唯物史觀)03.立足家國情懷,體會航海家們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新航路開辟成功的必備條件。(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條件、影響;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教學難點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分了三部分內容: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探尋新航路”在世界古代史向近代史的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歐洲和整個世界具有巨大的歷史影響,因此學習本課對于學生了解世界發展的歷程意義重大。為便于教學,依據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以下三部分:目標導學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目標導學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目標導學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前兩年歷史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和史料分析能力,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學生的歷史學習偏重于機械記憶而輕于理解,不善于思考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引發其深度學習,以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初三學生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不是很強,而九年級內容為世界史,范圍廣、知識多、內容雜,學生對于世界史的概念模糊,腦海中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創設歷史情境,運用圖片、視頻等直觀史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營造輕松活躍又有趣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鉆研和思考問題。
教學方法 講授法、任務驅動法、史論結合法、材料研讀法、圖片展示法、對比分析法、游戲教學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教師:這些餐桌上常見食物的原產地在哪里?PPT展示:新航路的含義:15和16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被叫作“新航路”,西歐史學界又稱之為“地理大發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5課 探尋新航路。 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 【整體感知】何為新航路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稱為“新航路”。在此過程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或“大航海時代”。【問題探究】根據地圖和所學知識,探究新舊航路的區別。目標導學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問題1:閱讀教材結合材料、視頻,說說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與條件?《播放視頻: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條件》材料一:1500年左右,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貨幣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貨幣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材料二: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馬可波羅游記》 材料三:這一切都有利于保障基督徒的安全,和保持他們主權的永久性,同時它還給基督教帶來發揚光大的希望……人們可以在這里獲得黃金,然而如果他們要控制別處的產物,那么他們必須使用武力取得,否則便會空手而歸……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郭守田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材料四: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小組合作】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材料1:15世紀晚期,葡萄牙、西班牙均已是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家有力量支持海外探險活動,也希望借此獲得財富,以提高在歐洲的地位。例如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曾一年內先后派三支探險隊駛向茫茫大海。三大動力【教學過渡】:三大動力,讓歐洲人出海遠航,沒想到一個不小心,就打通了地球的任督二脈,大航海時代開始啦。 (1)主導國:舊航路,中國,以亞洲為核心;新航路,西班牙、葡萄牙,以歐洲為核心。(2)范圍:舊航路,商貿范圍是歐亞非;新航路,貿易范圍擴展到全球。(3)路線:舊航路,有陸路和海路兩條;新航路,以海路為主。新舊航路的變遷說明世界各地聯系加強,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提示:(1)根本原因是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2)馬可·波羅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3)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因此,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追求黃金;傳播基督教。提示:(1)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歐洲人試圖環繞地球進行航行。(2)航海技術的進步。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3)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4)王室的支持。(5)航海家需要有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 鍛煉學生對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復雜概念的理解能力、論從史出的意識及歷史解釋的素養。通過視頻、圖片與史料,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探究探尋新航路的條件,引導學生理解關于時代與個人的關系:時代為個人的活動提供了舞臺,英雄的出現是一定時代造就的。
二、哥倫布“發現“美洲”” 目標導學二、哥倫布“發現“美洲””閱讀教材,請找出下列人物的航海成就并畫出路線。1、迪亞士航行:PPT地圖展示:好望角。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最南端,因為這里多風暴雨,海浪洶涌,迪亞士把這里叫作“風暴角” 。回國后,國王覺得這樣的叫法并不吉利,把它改為“好望角”,意為“能看到富庶的東方”。迪亞士也被后人稱為“好望角之父”。(結合書本72頁相關史事)十幾年后,迪亞士再次踏上探尋之旅,可惜在好望角附近遇到大風暴,不幸遇難,。雖然迪亞士窮其一生都沒有到達東方,但是他航行至非洲的最南端,并發現了好望角,為葡萄牙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達 伽馬航行:PPT地圖展示:達 伽馬到達印度。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于1497年,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在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達·伽馬成為第一個找到從歐洲直通東方國家新航路的航海家。此次航行,他收獲了實現夢想的喜悅,帶回了大量的香料和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3、哥倫布航行:PPT圖片展示:哥倫布“發現”美洲。【播放視頻:哥倫布發現美洲】材料:1492年8月,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在航行了兩個多月后,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不過他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相信自己來到了東方的印度,并且把當地的居民稱為“Indian”。從此,這些人就被稱為印第安人。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1501-1502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通過考察后證實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于是這個大陸就被稱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評價哥倫布:問題2:“如何評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材料展示:材料一:位于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碑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材料二:2007年10月,拉丁美洲各地印第安人舉行游行示威,要求將“哥倫布日”改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們把哥倫布塑像披上塑料外衣,要求世界重新評價哥倫布。材料三:哥倫布與其西班牙船隊在入侵了馬哈馬群島后,殘酷地虐待和屠殺島上的印第安人。他們殺死一個印第安人如同踩死一只螞蟻。——[美]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教師提問:根據以上材料,思考如何評價哥倫布。教師總結: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一分為二,客觀公正地對人物進行評價。哥倫布遠航美洲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巨大災難,加劇了他們的貧窮和落后,但是打破了美洲長期相對隔絕的狀態,推動了美洲的歷史進程;同時在客觀上使掠奪的財富成為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其進步性。麥哲倫船隊的航行:PPT地圖展示: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播放視頻:麥哲倫船隊航行】1519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船隊穿越大西洋,經過靠近南美洲南端、以他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后,來到了新的大洋。接下來三個月的航行,沒有再經歷過大的風浪,麥哲倫便把新的大洋稱為“太平洋”。但是,在太平洋上,麥哲倫仍然碰到了巨大的困難。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則材料:材料:在3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到任何新鮮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發出老鼠屎尿味的粉渣。我們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黃水。儲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嘔。…我們還常常吃木屑。有人賣老鼠,每只半個杜卡托,然而,即使這樣也找不到老鼠了。——《歐洲史》德尼茲·加亞爾,貝爾納代特·德尚等著;蔡鴻濱,桂裕芳譯【設問】根據材料,麥哲倫船隊經歷了什么困難?教師:從材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麥哲倫的船隊極其缺乏糧食,萬不得已用木屑充饑,條件十分艱辛。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當船只行到菲律賓時,因與當地的土著酋長發生矛盾,麥哲倫在一次戰斗中被當地土著人殺死。在麥哲倫死后,剩下的船員仍然選擇了堅持,歷盡艱辛,經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船隊出發時有5艘船,265名成員,但回到西班牙時,只剩1艘船,18名成員。雖然麥哲倫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麥哲倫的船隊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也證明了“地圓說”的科學真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教師提問:根據地圖可知,麥哲倫船隊穿越過哪幾個大洋?教師提問:是“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還是“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階段小結】新航路開辟的概況:5.感受歐洲探險家們的精神:材料展示:材料一:我們船員大家都生著重病,牙床腫得厲害,又在身體上出現了大膿瘡,這些膿瘡使壯健男人即使沒有什么別的疾病,也變得虛弱,以至死亡……如果這種狀況再繼續2周,我們不是全部死亡,便是再退回到印度去。須知我們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即不管什么紀律都已不復存在了。——達·伽馬航海材料二:水手們因患敗血癥而虛弱了,只有一點淡水可喝,少量劣質腐爛的餅干可吃。他們渴望能抓著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鋸末以暫時平息饑餓的陣陣劇痛。這支船隊回到西班牙時,5條船只剩下1條,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還,連麥哲倫本人也死在異鄉。——麥哲倫航海教師提問:閱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1.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由3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沿著迪亞士開辟的航路,終于到達了印度。3.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評價哥倫布:(1)印第安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惡魔,必須全盤否定。因為他對印第安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和奴役。(2)歐洲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功臣,必須充分肯定。因為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具有劃時代意義。這一“發現”,加強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從而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4.麥哲倫船隊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提示: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雖然他死于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沒有親自完成環球航行,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探險精神、開拓創新、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只有艱辛付出,才能獲得成功。 學生活動為主,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有效的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增進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通過觀看視頻和史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細節,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感受哥倫布追夢歷程中的不易、堅持追夢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樹立勇敢追夢的精神,培育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有助突破重點。 總結四位追夢者探尋新航路的歷程,引導學生汲取航海家身上不怕困難、勇于進取、堅持追夢的精神。
目標導學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積極影響:問題3:根據以下幾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視頻,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播放視頻: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材料一:實際上,嚴格的全球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是直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進行遠航探索才開始。——[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的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同時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 ——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材料三:在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亞歐大陸上從一個地區運貨到另一個地區,而貨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寶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紀后期,新世界的種植場生產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運往歐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進歐洲各種水果,如橄欖以及葡萄;美洲的特產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番薯、花生、各種豆類以及南瓜、可可。——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四:地理大發現之后,歐洲商人的貿易范圍空前擴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所排擠。——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集》 2.消極影響:材料五:1493年哥倫布二航美洲時便開始了對印第安人的征服、殺戮和奴役。在殖民者屠殺、奴役、造成的饑饉、傳入的疾病瘟疫的打擊下,印第安人人口銳減,部分地區一段時間內還出現了種族滅絕的慘劇。——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15-17世紀》探究:東西方航海之比較問題4:同屬15世紀的兩次東西方航行,為何造就了不同結局和影響?材料:“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 ——梁啟超完成表格,比較哥倫布與鄭和下西洋的不同。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新航路的開辟的積極影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新航路的開辟的消極影響:①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黑奴; ②拉開殖民掠奪、侵略和擴張的序幕③ 給亞非美洲等地帶來巨大的災難。鄭和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結局與影響之原因:(1)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但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損耗重大,不利于國家的發展,對國家造成重大損耗。(2)西方新航路的開辟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1) 兩者都是在資本主義萌芽推動下出現的;2) 都促進了西歐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3) 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為資本主義戰勝封建舊勢力創造了條件。 通過材料分析、圖片對比、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到新航路開辟的雙重影響,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突破難點。
課堂小結 在時代的召喚與夢想的驅動下,四位勇敢的歐洲追夢者先后踏上征程,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即使航途遙遠,或有大風暴,或有大饑荒,甚至還有喪命的危險,但是他們都不忘初心,毅然選擇繼續前行。無論最終成功還是失敗,他們一起開啟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大航海時代。愿各位同學在新時代里,懷抱夢想,勇于追夢,勇于奮斗,做中國夢路上勇敢的追夢人和圓夢人!不辜負時代和夢想! 總結本課所學,再次強調重點史實,有利于學生消化吸收本課內容。
課堂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時,重新整合資源,利用視頻、圖片、史實資料等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問題情境,創設輕松、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出答案,發現問題,開拓思維,進而掌握知識,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合作探究、釋疑解惑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合作共同探究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力求每一個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附1:板書設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遵义市| 康马县| 枝江市| 霍州市| 禄劝| 阜平县| 沧州市| 璧山县| 镇安县| 鄂温| 县级市| 威宁| 江津市| 邹平县| 育儿| 黎平县| 登封市| 嘉义县| 武宁县| 浏阳市| 宜章县| 沽源县| 柘城县| 南陵县| 内黄县| 固原市| 方正县| 镇巴县| 峨边| 清镇市| 遂溪县| 桂东县| 汝阳县| 乌审旗| 辰溪县| 鹿泉市| 龙泉市| 蓬安县| 建平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