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多民族政權并立與元的統一【課程標準】知道遼、宋、西夏、金的政權并立;了解宋元時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認識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意義;【教學目標】概述遼宋夏金元時期王朝更迭的基本線索,了解兩宋與遼夏金政權并立的情況;了解元朝的統一進程及其對遼闊疆域的穩定管理;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狀況。【教學重難點】1.重點:遼宋夏金元時期王朝更迭的基本線索。2.難點:理解這一時期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及時間分配、備注 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一、北宋遼西夏 政權并立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將表格補充完整 注意:北宋的統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狀態,不是全國的統一 2.北宋政治 “唐自肅、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鎮自相雄長,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財賦, 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盡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強、正統數易之禍。”——《宋史·陳亮傳》 【問題】閱讀史料,北宋建立之初面臨著什么樣的政治困境? 【答案】藩鎮割據 君弱臣強 防弊之制·加強皇權 防弊之制·重文輕武 防弊之制·軍事 3.北宋與遼 4.北宋與西夏 5.北宋與遼、西夏 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錢穆《國史大綱》 【王安石變法】 1、富國強兵以理財為先務,理財則首重開源,其次節流。 2、財政經濟方面主要有青苗法、募役法、均輸法、市易法等,軍事方面主要有保甲法、將兵法等。 二、南宋與金 滿江紅·怒發沖冠——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結合預習回答:岳飛是何人?“靖康恥”指的是什么 “胡虜”“匈奴”是哪個少數民族? 1.女真族的崛起 2.建立政權 3.發展壯大 4.南宋建立 5.岳飛抗金 1126年,岳飛投身于抗金斗爭。1139年,金軍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岳飛率領岳家軍頑強反擊,挺進中原。七月,岳飛和金兀術1.5萬精銳騎兵發生激戰,大敗金兵,此戰,岳家軍與金軍主力激戰數十次,徹底殲滅金軍精銳。岳飛本可繼續北進,但高宗和秦檜唯恐有礙對金議和,一日連發12道金牌,岳飛不得已班師。 6.蒙古的崛起 三、元朝的統一 ③統一的意義: 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1: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權于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明顯優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材料2: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特點:①行省擁有地方財政、軍事、行政、司法等事權;②行省的權力受制于中央;③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作用意義:行省制度的創設,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行省制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也給予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有利于調動地方的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