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2023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課 題 3.1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課 型 新課 課 時 1教 學 目 標 課標內容要求: 1.3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懂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歷史地位。 通過學習本課,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達成以下教學目標: 1.明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了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意義; 3.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感悟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及意義,理解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志向。教 學 設 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為什么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為什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學習本課,我們將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了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感悟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教 學 重 點難 點 教學重點: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了解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感悟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及意義,理解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志向教 具 學 具 多媒體、教輔材料教 學 流 程組織教學:觀看視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復習提問:“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嶄新命題是誰提出的?導言: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上說:“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三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第一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講授新課: 1.何為新時代? 探究任務 2.新時代的主要判斷依據是什么? 3.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什么? 4.新時代怎樣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探究任務一:何為新時代? 師:如果用一個詞或一個新時代重要的成果,你能想到什么? 生:舉例說明經濟、政治、文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果。 師:結合集安本地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旅游的數據,進一步說明新時代的變化,總結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探究任務二:新時代的主要判斷依據是什么? 師:帶領學生回顧歷史上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中國八大: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國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生:明確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師:講解變化 物質生活 美好生活(涵蓋面更大,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安全;生態環境要好;人的精神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如自由、平等、公正、公平、法治等。) 落后社會生產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不平衡,就是區域、城鄉、收入分配、東部、中部、西部之間、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經濟與生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人民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對還不能完全滿足。) 生:判斷—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是否就進入社會主義高級階段,變成發達國家? 師: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 探究任務三: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什么? 生:觀看視頻,感受新時代所取得的變化和成就。 師: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并聯系實際,說說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了哪些成就? 師: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十三個方面成就”。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中國夢? 探究任務四:新時代怎樣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師: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生:以閱讀教材,說說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國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師:在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我國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與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課堂小結:根據探究任務一至四,強調本節課重難點內容。隨堂練習: 1.經過長期努力,黨的( A )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A. 十八大 B. 十九大 C.二十大 D. 十六大 2.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 D ) ①從2020年到2050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②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成為黨的理論創新的邏輯起點和政策制定的現實依據。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C ) ①新時代社會主要盾的變化說明我國已成為發達國家 ②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分析把握社會主要矛盾 ③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說明我國的基本國情發生了變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課后作業:學生學習用書板 書 設 計 (主要 矛盾) (含義) (新時代) (歷史成就) (中國式現代化)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