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導學案【課標要求】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2.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學習目標】1.說出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錯誤觀點,科學描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含義。2.結合有關實例,闡釋如何正確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3.運用“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4.正確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知導學】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1)表現: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2)評價:歷史和實踐證明,這兩種觀點都是 的。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1)文化發展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保持 的心態。(2)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 、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 、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原因(1)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 作用。(2)中國共產黨人把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 的發展。2.要求(1)立足中國 ,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 ,為我所用。(2)堅守 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閱讀導思】環節一: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情境]觀點一:中國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認錯,全心全意學習西方。我們必須承認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上機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肯認錯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學人家。觀點二:中國立國數千年,禮儀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退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以力保舊俗,存禮教而保國魂。是近代產生的一種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對撞中產生的。上述觀點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有什么影響?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么?核心歸納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理論依據(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體現。(3)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交流和交融,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區別(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著眼于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主要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環節二:不能全盤西化——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情境]王明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他從莫斯科歸國后,教條主義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并引發了后面的紅軍長征。給中國革命帶來了重大損失。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同樣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結果卻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給我們什么啟示?核心歸納 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2)推動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3)要克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兩種錯誤的傾向,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反對兩種錯誤傾向)(4)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5)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對待外來文化的要求、原則)【習題導練】易錯提醒1.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屬于文化復古主義。2.對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應以吸收為主、為我所用。3.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就能推動文化發展。4.只要我們敢于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成果,外來文化就能發揮重要作用。5.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尊重外來文化,要反對封閉主義,全盤吸收外來文化。(二)對點練習1.“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語出《禮記·學記》,是“相觀而善之謂摩”的反面,其意為學習中要相互觀摩,取長補短,教育才能成功;反之,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孤陋寡聞,導致教育的失敗。這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中需要( )①求同存異,獨樹一幟②體味文化,固守經典③尊重多樣,交流互鑒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奧運會是體育和文化共同的盛會。從火種燈設計到場館建設,北京冬奧會的每個環節都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同時,中國也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外來優秀文化,講述著與世界的“美美與共”。據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要反對全盤西化論的錯誤思想②文化發展要保持開放的心態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外來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基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強調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不忘本來”就是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②“面向未來”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文化滲透③“吸收外來”就是要辯證取舍外來文化,開放包容④要堅持實踐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擔負文化使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新夢想。冬奧會會徽設計( )①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滿足當今需求②堅守國際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文化③貫通中外優秀文化,實現綜合創新④彰顯偉大時代精神,體現時代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導學案參考答案【新知導學】一:1(1)文化復古主義;全盤西化論;(2)錯誤; 2.(1)開放;(2)有益經驗;積極成果;二:1(1)積極;(2)馬克思主義;改革;2(1)國情;以我為主;(2)中華文化【議題導思】環節一答案:外來文化的兩種錯誤觀點:①文化復古主義: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接受任何外來文化和新文化。危害是會導致中華文化停滯不前,倒退衰落。②全盤西化論:全面否定傳統文化,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危害是喪失中華文化的民族性,使中華民族失去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環節二答案:原因:王明從主觀出發,未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故而失敗。而毛澤東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因而成功。說明: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②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③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啟示:立足中國國情,以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習題導練】(一)易錯提醒答案:1.糾正: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屬于全盤西化論。2.糾正:對待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糾正: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但是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是多樣的,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是其中之一。4.糾正:我們要敢于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積極成果,但是外來文化必須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重要作用。5.糾正: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尊重外來文化,要反對封閉主義,吸收外來文化有益成果。(二)對點練習答案1.答案 D解析 材料未體現獨樹一幟,①不符合題意。“固守經典”說法錯誤,經典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②錯誤。2.答案 C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發展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同時要充分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沒有涉及全盤西化論的錯誤思想,①不符合題意。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基礎,④錯誤。故本題選C。3.答案 B解析 “面向未來”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進行文化交流與借鑒,而不是文化滲透,②錯誤。材料未講述堅持實踐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擔負文化使命,④不符合題意。4.答案 D解析 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需求,故①錯誤。堅守本民族文化立場,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故②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