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導學案【課標要求】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2.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學習目標】1.結合有關實例,闡釋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的道理。2.科學分析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對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發展的意義,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過程中,樹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識。3.樹立國際眼光,爭做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在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新知導學】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的意義(1)文化交流構成了 的重要動力。(2)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 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 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2.文化交流的要求(1)堅持求同存異、 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2)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 ,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必要性(1)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 。(2)文化因 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3)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 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 。2.重要性: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 ,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閱讀導思】環節一: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流[材料一]法國重農學派代表人物魁奈著有《中國專制制度》,他接受了儒家重農抑商的思想。法國百科全書派領袖霍爾巴赫著有《德治或以道德為基礎的政府》一書,主張以孔子德治思想為政府施政目標。中國的《易經》圖表,對萊布尼茨二進制數學的發明產生了直接影響。《洋事雜錄》《海國圖志》等文獻介紹了西方國情,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起了重要作用。歐洲近代科學的重要成果也被引進國內,促成了中國近代自然科學體系的確立和近代中國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時期引進的西方文獻,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手中的思想武器。思考:(1)中歐文化交流的原因是什么?(2)文化交流推動中歐雙方的文化發展,可見文化交流的意義是什么?[材料二]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等。沿著古絲綢之路,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堅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當今,文化交流頻繁而重要,在如何進行文化交流方面,材料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核心歸納1.加強不同民族、國家間文化交流的原因(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3)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4)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有利于增強民族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也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2.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措施(1)立足民族實踐,并且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凸顯文化的民族性,增強文化的吸引力。(2)加強文化的交流,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3)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照顧其他民族文化信仰與需求,把握文化的世界性。(4)拓寬文化傳播途徑和傳播媒介,培養公民的文化自信,自覺承擔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任務。(5)加強文化的交流,促進文化的交融,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促進文化的交流,做到尊重差異,理解個性。環節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情境]沈繡又稱“仿真繡”,是蘇州刺繡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獨特之處是常以西洋油畫的人物肖像、風景等為繡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關系等技法用于刺繡技法中,使得繡品立體感強、生動逼真,典型地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結合。沈繡是文化交融的成功典例,結合沈繡的成功經驗,闡明文化交融的意義和要求。核心歸納 正確區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1)二者的界定和表現不同①文化交流是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的有無,促進文化豐富和發展。②文化交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2)二者側重的結果不同①文化交流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②文化交融側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甚至是沖突碰撞之后發展升華,產生新文化的過程。③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3)二者的意義不同①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②文化交融的意義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③文化交流間接促進文化發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展與創新。特別提醒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發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礎上的。【習題導練】易錯提醒1.堅持文化交流,就是堅持相互認同,消除差異。2.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創新的過程。3.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所以各民族文化相互隔膜、相互排斥是可以理解的。4.文化因交融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豐富。5.文化交融意味著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6.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二)對點練習1.近年來,中俄文化交流頻繁。2019年12月,中國民族舞劇《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劇以刻有孔子經典語錄的竹簡為舞臺背景,通過演員的翩躚舞姿,形象演繹了孔子周游列國的傳奇故事,生動闡釋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帶來了真正的中國風,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這表明( )①厚重的歷史積淀是文化創新與傳播的前提②不同藝術形式賦予傳統文化不同本質內涵③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春秋時期的晏嬰說:“和如羹焉。水火醯(xǐ,醋)醢(hǎi,肉醬)鹽梅,以烹魚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來說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這說明( )①和羹中各種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閡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約各種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優越③各種食材的不同規定著羹美的基本趨勢,文明以互鑒超越文明沖突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別的具體同一,文明有差異性才能和諧共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畫“飛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華文化奇葩。那曼妙的舞姿、空靈的飄帶躍動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蘊、審美情趣和風土人情,給人以無窮的精神享受。據此可知,敦煌飛天( )①既是民族文化,又是外來文化②既是傳統文化,又是當代文化③是融匯多種文化的新文化④是滋養心靈的重要食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武術在中國歷史悠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青少年喜愛。2020年1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將武術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 )A.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引領世界體育發展B.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C.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D.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導學案參考答案【新知導學】一:1(1)文化發展;(2)交流;創新; 2.(1)取長補短;(2)多樣性;二:1(1)發展;(2)交流;(3)有意;世界;2.精華;自信【議題導思】環節一答案:材料一答案:(1)原因: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2)意義: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不僅不會成為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障礙,反而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③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材料二答案:①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②態度: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環節二答案:意義: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對民族文化: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對世界文化: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④沈繡常以西洋油畫的人物肖像、風景等為繡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關系等技法用于中國傳統刺繡技法中,使得繡品立體感強、生動逼真,體現了東西方藝術的結合,實現東西文化交融,推動了蘇州刺繡的發展。要求:①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②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習題導練】(一)易錯提醒答案:1.糾正:堅持文化交流,就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2.糾正: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3.糾正: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4.糾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5.糾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文化交融應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6.糾正: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二)對點練習答案1.答案 D解析 文化的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歷史文化與文化創新與傳播的關系,①排除。應該是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決定內容,況且傳統文化是歷史形成的,②說法錯誤。“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帶來了真正的中國風,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說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能夠更好地彰顯文化的價值,③符合題意。中俄文化交流頻繁,中國民族舞劇《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傳播中華文化,深受俄羅斯觀眾喜愛,這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答案 B解析 材料說明和羹中各種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閡,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別的具體同一,文明有差異性才能和諧共存,故①④入選。應該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文化優越”的說法錯誤,故②不選。矛盾雙方的內在同一性規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3.答案 D解析 材料中“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中華文化奇葩”,說明敦煌飛天是融匯多種文化的新文化,③符合題意;材料中“那曼妙的舞姿、空靈的飄帶躍動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蘊、審美情趣和風土人情,給人以無窮的精神享受”,說明敦煌飛天是滋養心靈的重要食糧,④符合題意;①②說法錯誤。4.答案 D解析 D項符合題意,武術被列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有利于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A項中“引領世界體育發展”說法錯誤;B、C兩項不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意義,沒有體現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和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