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營造藝術的情趣和意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體驗、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美。了解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欣賞—體驗---評述中感受藝術的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方法,用藝術語言進行評價。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體驗、評述感受不同形式得美術手段,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同時激發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藝術作品的情趣和意境。難點:如何理解美術作品的情趣與意境。三、 教學策略 本課選取多幅具有代表性作品,教師分別從作品的意境和情趣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在創作作品時,理解意境和情趣是美術作品感染力之一。四、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多媒體的準備 學生收集圖片、資料。 學生展示圖片。 培養學生信息收集能力 引導階段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 李可染的《春牧圖》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畫面中人物是誰?在做什么? 欣賞圖片 思考回答 為新課做準備。發展階段 1.比較欣賞 吳凡《蒲公英》, 夏加爾《散步》 提問:作品最有趣的是哪? 這樣表現的效果?2.欣賞感受 《寒江獨釣圖》《李白詩意圖》的意境美。 討論:作品的意境美是如何展現的? 對比欣賞 組織學生對作品討論。 分析、討論。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引起共鳴。意境和情趣對作品的重要性。 播放音樂,感受畫中意境。 探究階段 欣賞評述 齊白石《青蛙》 《峨眉山》等作品意境是情與景相結合的結果。包含了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與藝術境界。 學生分析討論,嘗試對作品進行評述。 深入體會意境美。感悟只要擁有一雙審美的眼睛,就會發現生活處處皆有美。 評價階段 意境是中國畫家孜孜以求的藝術境界。練習:結合課上人物畫作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畫出圖中沒有完成的人物的眼睛。 注意體現人物的情趣。思考:拓展階段 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畫家對作品意境和情趣的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