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1 課 西漢建立與文景之治教案課標要求:知道西漢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課文前設(導語):(結合本課內容要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這是唐朝詩人王珪所作《詠漢高祖》中的詩句。劉邦取得全囚政權,建立了漢朝。然而,由于多年戰亂的影響,社會面臨諸多的困難。對此,漢初的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 又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主體內容:西漢建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本課主線是:西漢的建立和西漢的統治。西漢時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建立后,面對多年戰爭造成的殘破經濟,如何恢復和發展經濟,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漢高祖劉邦吸取秦王教訓,與民休息,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漢初經濟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漢高祖的兒子漢武帝和孫子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最終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為漢武帝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也為此后 2000 余年封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課文旁設:相關史事:(提供相關的史事,作為知識的補充)漢文帝在歷史上以節儉著稱。他剛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詔表明不受獻禮。對修建他的陵墓,漢文帝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材料研讀:(列出簡要的文獻材料,并提出問題)《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根據材料,說一說,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 {#{QQABZYqUogggAhBAAAgCUwXCCkAQkAGACIoGAAAAoAAAAQFABAA=}#}課文后設:課后活動:(以形式靈活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1. 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文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倡以農為本。想一想,為什么要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 2.議一議,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知識拓展:(介紹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田賦在中國古代,田賦是農民向國家繳納的主要賦稅。西漢初,漢高祖實行“什五稅一”,即農民將收獲物的 1/15 上交國家。與秦代相比,農民的負擔大為減輕。這政策,對恢復農業生產、鼓勵開墾荒地等有推動作用。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難點: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教學建議:1、西漢的建立運用書中圖片(瓦當)導入,引出“漢并天下”,劉邦統一天下建立西漢的史實。2、休養生息政策*材料研讀: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展示以下材料,大致翻譯材料中的文言文,總結出西漢初定,百廢待興,急需恢復經濟。(1)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賣子,就食蜀、漢。 ——班固《漢書·食貨志》{#{QQABZYqUogggAhBAAAgCUwXCCkAQkAGACIoGAAAAoAAAAQFABAA=}#}(2)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司馬遷《史記·平準書》(3)士卒歌之曰:平城之下禍甚苦(劉邦被匈奴所圍),七日不食,不能彎弓弩。——荀悅《漢紀·高祖皇帝紀》教師提問:從材料中你可以看出西漢建立之初面臨怎樣的局面? 原因何在?得到學生回答后,總結。然后提出問題,為了恢復民生,漢高祖會怎么做?給出材料,分組討論。材料一 頒布罷兵賜復詔,凡復員的軍吏卒,可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賦徭。動員流亡之民回鄉,“復故爵田宅”。在全國推行釋免罪人和奴婢,增加農業勞動人口。材料二 劉邦規定田賦,即土地稅,征收率為什五稅一;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小組討論:漢高祖在位時期采取了哪些休養生息政策?有什么作用。(1)漢高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2)漢高祖將那些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3)漢高祖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還相應的減免徭役和兵役。作用經過漢高祖和繼任的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是漢初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3、文景之治(緹縈)推誠上書……小女之言,乃感圣意,終除肉刑,以免父事。——劉向《列女傳》教師通過緹縈救父認識漢文帝,然后請同學介紹漢文帝、漢景帝如何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還輕徭薄賦。把田租降到三十稅一。措施: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應當開辟籍田,朕要親自帶領耕作,供應 祭祀宗廟所需的谷物。 ——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本:史記》朕(漢景帝)親耕,皇后親桑,以豐宗廟祭祀祭服,為天下做出表率;不受獻納,減少太官,輕徭薄賦,讓天下務農桑,平時有繼續,以備災害。——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本:史記》重視農業,提倡以農為本。文帝重視農業,……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年)下詔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復收田租之豐,即三十稅一,并成為漢朝定制。文帝時,丁男徭役減為“三年而一事”,算賦也由每年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上)》減輕稅賦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QQABZYqUogggAhBAAAgCUwXCCkAQkAGACIoGAAAAoAAAAQFABAA=}#}文帝、景帝又相繼廢除了黥、劓刑,減輕了笞刑。這個時期許多官吏斷獄從輕,但責大指,不求細苛。——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上)》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苛法。(5)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班固《漢書》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表現:材料: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本:史記》期間可穿插課外擴展“田賦”概念。4、結合所學內容,共同探討課后活動的兩個問題(可小組討論,然后暢所欲言)。活動建議:1、搜集相關史實,了解“文景之治”的繁榮;2、搜集西漢時期農具的圖片,制作一個圖片集,深入了解西漢的農業發展水平;3、以較通俗的、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史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評價建議1、會根據材料分析歸納出漢初劉邦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采用個體展示的方式進行測評;2、會準確說出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作用,采用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測評;3、會簡要說出“文景之治”的成因,采用個體或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測評; {#{QQABZYqUogggAhBAAAgCUwXCCkAQkAGACIoGAAAAoAAAAQ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