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名稱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科目 美術 教學對象 七年級學生課時 1課時 授課時間教師 蘇靜 所在學校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畢加索《格爾尼卡》中夸張、變形的形象,王式廓《血衣》中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欣賞不同材料制作的美術作品,認識畫家取材生活,營造作品氛圍,再現歷史事件,“因材施藝”的創作,總結出美術作品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分析畢加索《格爾尼卡》作品中變形、夸張的形象,感受作品氛圍;⑵觀察王式廓《血衣》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感受歷史事件;⑶欣賞不同材料制作的美術作品,感受“因材施藝”的創作。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表演、評述等方法,認識美術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對藝術家的尊重及對作品的正確價值觀,提高審美能力。三、教學重點美術作品能夠營造氛圍、再現事件、“因材施藝”。四、教學難點美術作品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五、教具與學具準備教師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學具:美術教材。六、教學過程環節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階段 1分鐘 1.自我介紹2.引出課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自我介紹,揭示課題,直接導入。新授階段 1.作品《格爾尼卡》展示:“風馬牛不相及”分析作品中的“風”、“馬”、“?!钡刃蜗螅惺墚嬅鏍I造的痛苦、絕望的氛圍。 在書本第4頁的美術作品中尋找 “風”、“馬”、“?!?,并描述這些形象。 通過讓學生在作品中尋找形象,感受作品營造的氛圍。新授階段 30分鐘 2.《血衣》視頻:《打土豪,分田地》分析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感受畫家再現的歷史事件。 選擇一個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描述人物形象,并表演。 通過讓學生觀察、描述、表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藝術家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術作品。發展階段 7分鐘 3.“因材施藝”(1)黏土捏塑《三猴》(2)木雕《向往》(3)石雕《霍去病墓石雕》(4)玉雕《翠玉白菜》(5)竹雕《竹節毛驢》 視頻:《阿凡提的故事》 尋找材料與作品的相關性。 通過感受藝術家對不同材料的創作加工,體會“因材施藝”的藝術魅力。練習階段 5分鐘 4.《開國大典》展示:照片和畫家作品 對比討論: 請從畫面的氛圍、色彩、構圖等方面分析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過練習,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并及時補充和鞏固。小結階段 2分鐘 課堂小結: 藝術家作品取材于生活,通過畫筆營造戰爭的氛圍、再現歷史事件,“因材施藝”,創作不同的藝術作品。所以說,美術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課堂小結,美術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堂課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七、教學反思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