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1.了解意大利、德國和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原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過程;了解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觀察地圖,了解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的過程。3.了解法西斯主義對世界和平產生的消極影響,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殘酷。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經濟大危機與法西斯政權建立的關系。新課導入【教師活動】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逐漸擺脫了危機,而德國、意大利卻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對世界又將產生哪些影響?設置疑問,導入本課。探究新知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一)背景【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的背景。【學生活動】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初期,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中央政府幾乎癱瘓。(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教師活動】墨索里尼乘機組織法西斯黨。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法西斯政權在意大利建立起來。出示材料,說明法西斯的含義。【學生活動】知道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三)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教師活動】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醉心于領土擴張。經濟大危機爆發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在對外擴張中尋找出路。提問: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后,首先把對外擴張的目標放在了哪里?結果如何?【學生活動】回答:埃塞俄比亞。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一)背景【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的背景。【學生活動】回答: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德國民眾對《凡爾賽條約》不滿,渴望民族復興,民族復仇主義情緒蔓延。(二)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建立標志及影響。【學生活動】回答: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不久,他解散國會,禁止其他政黨活動,建立了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教師活動】出示材料,介紹希特勒和納粹黨。【學生活動】了解希特勒和納粹黨。(三)德國法西斯的統治【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德國法西斯對內的暴行。學生回答后,出示相關材料。【學生活動】回答: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接著,納粹黨乘機解散了工會。法西斯政權為加強思想控制,還焚燒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法西斯政權殘酷迫害猶太人,猶太人的財產被無情地剝奪。在納粹統治下,幾百萬猶太人慘遭屠殺,成千上萬的包括猶太科學家在內的優秀人士被迫流亡國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教師活動】希特勒大力發展軍事工業,積極擴軍備戰。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法西斯德國的侵略擴張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歸納德國法西斯的對外擴張。【學生活動】回答: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1936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教師活動】出示材料,講述英、法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與對手妥協的綏靖政策。【學生活動】了解綏靖政策的含義和消極影響。三、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一)背景【教師活動】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背景。【學生活動】回答:日本覬覦中國之心由來已久;在經濟大危機中,日本經濟受到重創。【教師活動】在國內外矛盾激化的形勢下,日本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組織。軍部是日本法西斯勢力的核心。出示材料,介紹軍部。【學生活動】了解軍部將全部國家機器納入戰爭軌道。【教師活動】為了尋找出路,軍部法西斯勢力積極推動對外擴張。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此后,日本迅速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并進一步蠶食中國的華北地區。【學生活動】結合所學中國近代史知識,加深對抗日戰爭的理解。(二)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教師活動】提問: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標志是什么?【學生活動】回答: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三)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教師活動】廣田弘毅上臺后,制定了《國策基準》。出示《國策基準》相關材料,提問:這則材料是一份什么性質的文件?【學生活動】回答:日本法西斯勢力對外侵略擴張的方案。【教師活動】小結:《國策基準》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而稱霸亞太地區的侵略方案。為了稱霸亞太地區,日本政府用皇道精神來麻痹民眾,打著“確保東方的和平,為世界人類的安寧和福利作出貢獻”的幌子,要求民眾響應戰爭號召。《國策基準》提出要在“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的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學生活動】回答:日本加緊擴充軍備,軍費開支占全部財政收入的近一半。日本還制定了《國策基準》,把“在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地位之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定為日本的根本國策。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的處境與日本的處境有何相同之處?德國法西斯專政與日本法西斯專政有何不同之處?【學生活動】相同之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戰勝國的制裁,因而有強烈的復仇情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迅速擴張,后來,日本的擴張受到美國等國的干涉,不滿情緒高漲。不同之處:德國依靠納粹黨奪取政權,建立法西斯專政;日本的法西斯勢力以軍部為核心,在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建立起法西斯專政。課堂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初期,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意大利的法西斯黨徒在墨索里尼的領導下向羅馬進軍,建立起法西斯政權。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危機。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分子利用人們對現狀的不滿,興風作浪,建立起法西斯政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逐漸形成。法西斯國家具有極大的野心:日本推行大陸政策,不僅要吞并中國,還企圖稱霸世界;德國企圖重新瓜分世界;意大利企圖恢復羅馬帝國時期的疆域、地位和尊嚴。法西斯國家的對外侵略擴張,對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板書設計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一)背景(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三)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一)背景(二)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三)德國法西斯的統治三、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一)背景(二)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三)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