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第2課《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課 題 《設計我們的校園——紙質校園雕塑設計》科 目 美術 教學對象 任課教師課 時 1課時 上課時間 45分鐘 課的類型 設計·應用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在小學階段也涉及到手工制作的課程,學生也有一定的手工基礎。初一學生求知欲強,對生活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校園,對初一學生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地方,學校的一草一木都記憶在學校的腦海中。本節課設計我們的校園,不僅是讓學生學會設計與制作紙質雕塑的基本方法,更是激發學生參與學校建設,美化校園,對自己所在的校園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也激發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第2課《設計我們的校園》。校園是學生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欣賞校園美景、欣賞校園雕塑作品、學生制作校園紙質雕塑作品。通過紙質雕塑設計讓學生參與美化校園建設,同時,通過紙質雕塑制作讓學生了解紙質造型的切割與接合、折疊與彎曲等立體造型制作的基本方法。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校園環境,學生對校園環境針對性的研究,嘗試設計與制作校園雕塑,讓校園雕塑美化校園空間文化,對學校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過程與方法 學習校園雕塑作品的設計應與校園整體環境相協調,設計制作與校園環境相符合的紙質雕塑作品,通過美化校園設計,能初步提出校園環境設計的改進建議。情感、態度價值觀 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利用各種藝術方法與手段美化校園環境、創設人與環境的自然和諧情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愿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校園雕塑作品的設計應與校園整體環境相協調。難點:具有立體空間的校園雕塑對學生構思,并掌握各種校園雕塑的制作方法難度較大。教學策略與設計 教法:講授法、演示法、示范法、分析法學法:討論法、思考探究發、體驗法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紙質雕塑設計作品、卡紙等。學生準備:課本、美工刀、卡紙、其他材料等。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5分鐘) 課前播放視頻:校園景色欣賞富于朝氣的校門口 、體育場、 惟美樓 、惟健樓、 教學區提問:欣賞了優美校園圖片,你對學校的校園環境滿意嗎? 欣賞視頻互動交流思考并回答問題 以欣賞校園圖片,引起興趣,引發校園環境問題。·切割與結合——可以借助直線切割、曲線切割、挖切等方法進行插接,可以利用紙條編接,也可以利用各種黏合劑粘接。·擺放的位置·材質的選擇·內容和形式·作品的規格 欣賞其他學校校園雕塑學生探究,積極思考,回答老師提問小組討論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對紙質雕塑制作方法有初步的認識,并激發學生的制作興趣 本環節,結合教學重點,了解校園雕塑,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探討,引發學生對校園建設的思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演示讓學生感受紙質雕塑造型和制作方法學生實踐 (20分鐘) 1.展示校園雕塑范作2.學生設計與制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一組校園雕塑作品,共分六個小組,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可借助其他材料共同制作作品,也是在作品上繪圖案或者添加色彩。 明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完成雕塑作品現場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用簡單的材料制作,同時通過紙的剪切、折曲,塑造直至雕塑造型。展評與評價(5分鐘) 1.每組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小組代表上臺講解設計創意:雕塑的造型特點、制作方法和選取的材料,放在什么環境最合適。2.老師總結 觀察其他組的作品,并對自己小組作品進行設計創意。 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增進友誼拓展活動 (5分鐘) 走出教室,學生把作品放入校園環境中,觀看是否有校園環境相融合。 展示交流、 點評、小結擺放的位置材質的選擇內容和形式作品的規格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